窦宪真的是奸臣吗?为什么后世对他评价不一?( 二 )


本来就是因为不得不出战所以才去的,窦宪估计也没想过自己那么能打,于是迷上了带兵出征的感觉 , 所以说匈奴也是够背的了,只是汉民族的悲哀也是根深蒂固的,纵然能够驱逐匈奴,却无法经略草原和苦寒之地,游牧民族卷土重来,不仅五胡乱华,而且宋明两朝败亡,实在是非常的可惜,而勒石燕然这块石碑几年前在蒙古被发现,说明历史记载完全是事实而非传说,窦宪的丰功伟绩永垂青史,他的功绩可比卫霍 , 虽为人奸险 , 是彻头彻尾的奸臣 , 却有功于民族 。

窦宪真的是奸臣吗?为什么后世对他评价不一?

文章插图
3.窦宪是个什么样的人窦宪在历史上留下过种种劣迹,在古今文人墨客眼中被公认为是东汉外戚专权的祸首,因而备受贬斥,以致于他的历史功绩也几乎被其罪过所掩盖了 。其实,客观地分析窦宪的一生,其有些行为虽令人愤慨,但他对东汉王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是应该肯定的 。作为当时无可争议的优秀将领,他统率汉朝大军,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和金微山,登燕然山 , “刻石勒功” , 逐北单于 , 迫其西迁 。他的威名震撼了大漠南北,他所奠定的中国北疆新格局,既是东汉光武、明、章三代的夙愿,是中国边疆统一和中华民族融合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 也是渴望和平的北方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所以窦宪的历史功绩是不应抹杀的 。
其次 , 从军事史的角度上看,窦宪作为指挥东汉第二次征伐北匈奴战争的汉军统帅,成功地组织实施了稽落山之战和金微山之战等重大战役,在中国军事史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窦宪用兵,善于针对敌军弱点 , 及时掌握和准确判断敌军的动向,采取主动出击的战略方针,调遣优势兵力与敌主力决战 。如汉三路大军汇集琢邪山后,窦宪根据北匈奴势力已大大削弱,不敢与汉军正面交战的状况 , 派出精骑万余,向北单于庭所在地稽落山一带运动,迫使北匈奴主力出战,并一举将其击溃 。此役后 , 窦宪继续主动出击,盯住北匈奴主力不放,又先后在河云北、金微山取得重大战果 。窦宪在作战中,十分注意扬长避短 , 根据汉军准备充分、装备精良、兵力集中,但深入大漠、远离后方、不宜久战的优弱点,以及北匈奴虽行动飘忽、反应快速,但力量薄弱,惧怕决战,且有大量老少部民拖累的实际情况,采用长距离奔袭、迂回包抄等战术 , 往往轻装疾进 , 速战速决 。如包抄、夜袭河云北,长途奔袭金微山,均收到了出敌不意、以奇制胜的效果 。同时,一旦逮住战机,便不轻易放弃,每次击溃敌军后,均穷迫猛打,不让敌人有喘息机会,尽量在追击中歼灭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