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朴所献的《平戎策》堪比《隆中对》,可惜柴荣过早去世

王朴(906年-959年4月25日 ),字文伯,五代时后汉、后周名臣 。柴荣即位后,王朴献《平边策》,主张“攻取之道,从易者始”,先取江淮,再逐一消灭南方割据势力,最后平定北汉;并规划开封、修订历法、考证雅乐 , 深受柴荣重用 。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由于各种原因,汉末时期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隆中对》变得人尽皆知,而比这个还要早的另外一个著名战略构思,也就是建安五年(200年)时鲁肃提出来的《榻上策》却鲜为人知 。后世如果要对一些有远见的战略做出评价的话也往往会把这个战略比喻成当时的《隆中对》,这么有眼光的人也被称为当时的诸葛亮 。例如苻坚的宰相王猛就被称为当时的诸葛亮,而在五代时期,柴荣身边也有这么个人物 , 同样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而柴荣乃至于赵匡胤都是按照这个政策一步步扫平群雄的 。这个政策就是王朴所献的《平戎策》 。
平边策说了什么?
《平边策》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来阐述的 。
第一部分是总结后唐、后晋失国的原因:“臣闻唐失道而失吴、蜀,晋失道而失幽、并,观所以失之之由 , 知所以平之之术 。当失之时,君暗政乱,兵骄民困,近者奸于内,远者叛于外 , 小不制而至于大,大不制而至于僭 。天下离心,人不用命 。吴、蜀乘其乱而窃其号,幽、并乘其间而据其地 。平之之术 , 在乎反唐、晋之失而已 。必先进贤退不肖以清其时 , 用能去不能以审其材,恩信号令以结其心,赏功罚罪以尽其力,恭俭节用以丰其财,时使薄敛以阜其民 。俟其仓廪实,器用备,人可用而举之 。彼方之民,知我政化大行,上下同心,力强财足,人安将和 , 有必取之势,则知彼情状者,愿为之间谍,知彼山川者,愿为之先导 。彼民与此民之心同,是即与天意同 。与天意同,则无不成之功矣 。凡攻取之道 , 从易者始 。当今惟吴易图 , 东至海 , 南至江 , 可挠之地二千里 。从少备处先挠之,备东则挠西 , 备西则挠东 , 彼必奔走以救其弊 。”

王朴所献的《平戎策》堪比《隆中对》,可惜柴荣过早去世

文章插图
后周是继承后汉的国体而来的,是五代的最后一个政权,当时郭威的养子柴荣建立后周以后 , 十分富有野心,希望能够统一天下 。王朴是柴荣的左谏议大夫 , 颇受柴荣的器重,当时柴荣向他讨教治国之策 。
王朴借此机会向柴荣献上了《平边策》 , 柴荣因此立下三十年誓约:“若如卿所言,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
当时后周的建立的时候,周边还有北汉、辽国、后蜀、南唐这些政权,王朴在总结了前面后唐、后晋因为“君暗政乱,兵骄民困,近者奸于内,远者叛于外”的原因失国以后 , 希望柴荣能够“进贤退不肖以清其时,用能去不能以审其材,恩信号令以结其心 , 赏功罚罪以尽其力,恭俭节用以丰其财,时使薄敛以阜其民” 。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希望柴荣“攘外必先安内”,先把后周国内的政治运作、社会政策推入正轨,以达到“力强财足,人安将和”的局面 。其它国家的人民一看后周的人民生活的很幸福,国家很稳定,很强大,自己的人民也会去帮助国家去攻打其它国家,即所谓“则知彼情状者,愿为之间谍,知彼山川者,愿为之先导” 。
王朴所献的《平戎策》堪比《隆中对》,可惜柴荣过早去世

文章插图
文中的“天意”实际上就是指形势或天时 , 国家强大了 , 稳定了,再加上国民团结一心 , 军队听从指挥 , 战斗力强,那么自然就“无不成之功” 。因此可以看出王朴在分析天下分裂的局势以后,建议柴荣先壮大自己 , 再图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