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在用人方面有什么样的策略?( 二 )


以广纳贤才来开治理之新局 , 是为雄主治国理政的大气象 。
当时有一百多人参加考试,其中广川人董仲舒写了一篇很长的答卷,汉武帝很赞赏,当时即任命他做江都国的相 。其中关于用人之道,也有一番论述 , 对汉武帝当有潜在影响 。
董仲舒在策论中针砭时弊:“夫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吏二千石子弟,遂郎吏又以富訾,未必贤也”,“累日以取贵 , 积久以致官”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官吏大多是官二代、富二代,这哪能选出贤能之士?同时还凭资历就能得富贵、升官职,这样的用人思路显然会堵塞贤路 。

汉武帝刘彻在用人方面有什么样的策略?

文章插图
董仲舒建议:让列侯、郡守、二千石官秩的官员 , 各自从所管理的官吏、百姓中选择贤能的人 , 每年向朝廷选送二人 , 而且能够“以观大臣之能”,“所贡贤者 , 有赏;所贡不肖者,有罚” 。把举荐贤能作为对官员考察的重要依据,这实际上是一个制度化的举荐贤才措施 。贤才举荐来了怎么办?“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 , 量材而授官 , 录德而定位 , 则廉耻殊路 , 贤不肖异处矣!”意谓不重资历 , 而重实际能力,根据才能大小、品行高低来任用 。这样的用人思路,在当时可谓超前,即便在今天也很有价值 。
事实上 , 汉武帝即位开始,还在全国选拔“文学材智之士”,予以破格重用 。当时,便有很多人上书议论国家政事得失,自我标榜自我推荐的人数以千计,汉武帝从中选拔杰出的人才给以宠信重用 。比如有朱买臣、司马相如、东方朔等,他们成了武帝的左右亲信 , 汉武帝经常让他们与朝廷大臣辩论国政得失,大臣多次被驳得无法对答 。当然,这些人才带有娱乐性质 , 汉武帝也未必真的重视,“上以俳优畜之,虽数赏赐 , 终不任以事也” 。这表明 , 汉武帝心里对人才的斤两还是很清楚 。东方朔倒是经常利用时机直言进谏 , 对朝政发挥了一定的补益作用 。
汉武帝刘彻在用人方面有什么样的策略?

文章插图
认可汲黯
除了董仲舒外,汲黯的任用也体现了汉武帝的贤明 。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提拔任用东海太守汲黯担任主爵都尉,地位与九卿相同 。此前,汲黯在东海注重择贤能再放手任用,他本人只布置和检查主要政务,不苛求细枝末节 。他曾生病在家一年多,但东海郡却治理得很好 , 百姓交口称赞他 。汉武帝听到了,便起用汲黯 。此前,河内郡失火烧毁了一千多家民房,汉武帝便让他去视察 , 结果汲黯假托天子命令擅自行事,命令官员发放官仓积粮以救济贫民,返回后即请罪 。但汉武帝很赏识他,便赦免了他的罪名 。
任用汲黯 , 汉武帝注重的是人才的贤名,属于“国人皆曰贤”一类,同时还注重人才的忠诚与胆略,亲自考察 。这样用人 , 大抵不会有失 。不过,汲黯并非完人 。史称汲黯为人性情倨傲,当面批评人,不能容忍别人的过失 。有一次他犯颜直上,让汉武帝下不来台 。但汉武帝最终能容,确是雄主心胸 , 凡事皆以国事为重,不以私愤而取舍 。
汉武帝刘彻在用人方面有什么样的策略?

文章插图
当时,汉武帝正招选文学之士和儒家学者,说我想要怎样怎样 。汲黯应声回答说:“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意谓心藏很多欲望而表面装仁义,很难达到唐尧虞舜那样天下大治的局面 。这简直就是不给人留一点颜面,汉武帝沉默不语 , 接着勃然大怒,然后脸色难看地结束朝会 。退回内宫,还对左右侍从说:汲黯的质朴忠直也太过分了!然而汉武帝终究未对汲黯有什么惩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