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皇后们,大都是贤良淑德的,历史资料小编整理了一下 , 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
历史对张皇后的评价的确是她的最大荣誉 , 超越了对她的婆婆妈马皇后的美誉,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极富传奇的家庭发了生了什么事呢?请你暂缓滑过此文 , 驻足一分钟,了解一个堪称完美的一代帝后!
平凡女子 左持良善 右握慈悲
张氏,?~1442年 , 籍贯:永城(河南永城) , 明仁宗朱高炽的皇后 。
大明朝著名的张皇后除了明仁宗朱高炽的张皇后而外,还有一个明熹宗朱由校的张嫣皇后,俩位皇后都十分杰出,张嫣皇后在朱由校去世前后,始终不离左右,十六岁的朱由检抖嗦着不敢即哥哥的帝位之时,张嫣不惧魏忠贤阴鹫的凌厉眼神,用坚定的语气命令朱由检接受遗诏 。
而本文叙述的张皇后,名字不祥 , 虽然她出生于一个地方性的军政官员之家(指挥使兼彭城侯) 。
她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结发妻子,洪武二十八年,当她的公公朱棣还是燕王时,就是世子朱高炽的妃子 。
仁宗皇帝即位后册立为皇后 , 她的儿子宣宗皇帝继位后,尊为皇太后 。英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 。
![明仁宗皇后张氏是个什么样的人?一生有何作为](http://img.ningxialong.com/230525/1610316120-0.png)
文章插图
1387年(洪武二十年),张氏进入北平燕王府,成为世子朱高炽的妃子 。俩人都是十八岁的年纪,张氏的娘屋家庭环境决定了她的谨言慎行 , 成祖朱棣和皇后徐妙云很喜欢这个儿媳妇 。
1398年 , 十一年后张氏才生下第一个儿子朱瞻基,当时的民间传说是,生产的那天,朱棣梦见了皇太祖朱元璋,送了他一个大圭(上朝时用的玉制笏板)上面刻着“传之子孙,永世其昌” 。
朱棣醒后听说张妃生了一个儿子 , 联想到自己做的梦 , 认为是一个吉祥预兆,抱过襁褓中的孙儿一看 , 果然是“天庭饱满地角方圆”,于是把小小瞻基视为掌上明珠 。
当朱棣考虑立皇储的时候 , 按理来说,应该立嫡为太子,不过成祖以貌取人,看重老二朱高煦才貌,于是秘密询问解缙的意见,解缙认为皇长子朱高炽仁孝,必将天下归心 。成祖一时无语,解缙聪明过人,自言自语的说:“好一个圣贤的孙儿呵”!朱棣顿时开窍 , 马上立朱高炽为太子 。
张氏陆续生下四子一女 , 直到朱高炽即帝位后,她册封为皇后 。仁宗即位十个月后去世,张氏义不容辞的担当责任,又先后辅佐了宣宗和英宗二帝,为朝政的连接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
辅佐幼帝 “女中尧舜”
公元1424年,朱棣驾崩,太子朱高炽即帝位,是为仁宗 , 册封张氏为皇后,长子朱瞻基为太子,重用内阁“三杨”,颇有开创盛世之势 , 但是,复兴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仁宗皇帝仅仅在位十个月即因病离世,终年48岁,朱瞻基即位 , 是为宣宗,尊张氏为皇太后 。
宣宗皇帝因为年轻,每遇重大的军政大事 , 都要向母亲大人禀报请示,张皇后责任所在,提供的建议很中肯和具有操作性,她恪守太祖马皇后所定的规矩,“参政不乱政,有权不弄权” 。母子感情融洽 , 合作愉快 。
在张太后的辅佐下,加上仁宗皇帝去世前十个月的大力整治,此时的社会大有进步,各种矛盾都予以不同程度的缓和,可谓“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史称“仁宣之治” 。
![明仁宗皇后张氏是个什么样的人?一生有何作为](http://img.ningxialong.com/230525/1610311095-1.png)
文章插图
公元1435年,宣宗正欲进一步提高施政水平之际,却遭到疾病的打击,不幸英年早逝 。在国家遭受猝然变故之中 , 张太后临危受命,懿旨令太子朱祁镇即位,是为九岁的英宗,宣宗临走之际,遗诏国事必须禀报张太后,朝臣们集体恳请张太后“垂帘听政” , 非常难得的是,张太后立马拒绝,只有一个理由:“不能坏了祖宗规矩”!在朝野上下的齐心协力下 , 内阁的“三杨”担任奏疏批注,执行 。自己则在后宫培养九岁的英宗读圣贤书,养成勤政风 。
- 有哪些与神闵敬皇后相关的趣闻轶事?后世对她的评价如何?
- 刘皇后:后唐末代皇帝李从珂的皇后,性情泼辣
- 汉武帝是否后悔杀了皇后卫子夫?
- 大符皇后:后周世宗柴荣的皇后,为人明果而胸怀大志
- 小符皇后:后周世宗柴荣第二任皇后,她有着怎样的经历?
- 窦漪房是怎样成为汉文帝刘恒的皇后的?
- 孟皇后是什么身份?经历两废两立的她最后是什么结局?
- 赵匡胤死后,宋皇后是如何保全自己的性命的?
- 慎夫人得到汉文帝的宠爱,为什么没有对付窦皇后?
- 历史上钱皇后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有何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