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如此一个刚柔相济的人物又有无可挑剔的优秀品格和令人赞叹的文武宏才 , 加之上天又特别偏爱给了他俊美的外貌,内外皆秀又风度翩翩,周瑜称得上是十分完美,像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 。
然而到了后世 , 周瑜的形象却开始不断地变异,甚至最后在民间变得面目全非了 。
到了东晋,周瑜的厄运就来了 。这个偏安江左、只拥有半壁江山的封建王朝 ,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开始在正统论上大做文章 。他们巧妙地选择了同样割据一方的蜀汉作为正统,开始认定,周瑜为“小人”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习凿齿的《汉晋春秋》 。
此后数百年,蜀魏正统之争纷纷扬扬 。到了唐朝,正统之争开始出现在唐诗中 。首先是杜甫,对蜀汉的诸葛亮极为推崇,对于这位忧国忧民的名相表现出了深深的同情 。再就是杜牧,这位诗人在诗中不加掩饰地调侃周瑜,历史在文学中开始出现偏差,“东风不予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文章插图
到了宋朝,宋人治史之风颇盛,常常明是治史实为思想政治观的较量,文人政客间的朋党之争更是惊心触目,三国正统之争也在争斗之列,宋文坛多位大家被卷入 。最终朱熹的理学占据了历史的上风,帝蜀寇魏、尊刘贬曹渐成定局 。随后的元明清三代,史家多承朱熹的“帝蜀寇魏”论 。人物的善恶褒贬也随之潮起潮落,数度浮沉,最尴尬的当属身处其中的东吴 。为了尊刘,自然就得贬曹贬孙,作为孙权集团的周瑜,其形象自然也难逃打压 。
然而 , 在民间的话语权里,周瑜的身后命运更惨 。
三国故事在三国时代结束之后不久便在民间有所流传 。到了宋代,周瑜的形象已经彻底地扭曲了 。如今所能找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资料 , 就是宋元之际出现的话本《三分事略》 。在这部为适应市民娱乐需求而产生的话本中,周瑜的形象已经是一落千丈了:在政治上,他鼠目寸光,为一己私利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在军事上,他看似颇有才华 , 却又似乎人皆可败;在人格修养上,他好大喜功,心胸狭隘 。史传文学中那个雅量高致、出众人之表的周公瑾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位才智碌碌、妒贤嫉能的平庸之辈 。
文章插图
市井间“尊刘贬曹”的观念早已有之 。在苏轼的小品《东坡志林》中 , 就曾对民间三国有过这样的描述,“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 , 频感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民间对人物的褒贬品评是有着自己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他们“尊刘” , 拥“帝蜀”,而对于站在对立面的周瑜,自然不会有好感 。
之后,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的出现,彻底把周瑜的形象钉在了自相矛盾的演义标准上 。一方面 , 它肯定周瑜结交孙策,开拓江东,定建霸业;举荐鲁肃,纳降甘宁,举贤任能;最后火攻破敌,建立不朽功勋 。而另一面,当遇到刘备集团的中心人物,周瑜又不得不退一射之地 。对于那些中心人物 , 周瑜只能是陪衬 。
这一切,在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中仿佛达到了极点 。
《三国演义》对周瑜的形象做了大量的扭曲贬低,在此将演义与正史不同之处进行对比 , 以正视听 。
文章插图
关于诸葛亮三气周瑜:正史记载,连刘备都评价周瑜“器量广大”,周瑜气量宽宏根本不会被气死 。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 , 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 。至于周瑜病逝后,送丧吊唁的是周瑜旧下属庞统 , 而不是诸葛亮 。
- 古代妃子在下葬的时候 古人为什么要堵住肛门
- 卧龙凤雏冢虎是罗贯中取得名号么?号和字有什么区别?
- 王安石变法中的"贡举法"具体指的是什么?
- 诸葛亮有"三分天下"的言论,但他竟然不是原创?
- 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表
- 男人的手相手有金山 男人的手相
- 生活中有很多的无奈,我们无法改变
- 黄忠跟随刘备时到底多少岁了?
- 项羽竟然如此不得人心,自己的亲属都改姓刘
- 项羽为什么要叫做西楚霸王?他的地盘不是在东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