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三国历史的时候 , 很多朋友可能回发现一件事情,就是曹操最信任的谋士郭嘉总是会遭到另一位重臣陈群的检举 。我们知道,陈群就是九品中正制和《魏律》的主要创始人,想必应该是一个正直中正的人,他检举的罪名大约都是一些行为不端正、不像君子之类的 。那么,他检举郭嘉是这样的罪名吗?为什么,难带郭嘉真的做过什么行为不检的事情吗?
文章插图
郭嘉,是曹操最欣赏、最信赖的谋士之一 。他跟随曹操擒吕布、破袁绍、斩袁谭、定乌丸一路南征北战,屡献奇策 。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可谓是劳苦功高 。遗憾的是这位军事奇才仅仅在曹营效力了十一年后就英年早逝 。难怪曹操撕心裂肺的哭喊出“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曹操身边的大红人,却屡屡被陈群当廷检举“不治行检” 。那么这郭嘉到底是犯了什么事,让人家陈群非跟他死磕到底呢?
陈群是建安三年吕布兵败后归属曹操的,给他委任的官职是:司空西曹掾属 。用现在的职位等级衡量就是:曹操内府里的人力资源部副部长 。理所当然,监督、考核干部的品行、业绩是他权利范围内的职责 。而郭嘉是建安元年经荀彧推荐,弃袁绍投曹操,到建安十二年病故 。理论上这两个人共事的时间不过八年,却让陈群对郭嘉有了这么深的成见 , 说他“不治行检” 。
文章插图
如果仅仅从这四个字字面理解来看,就是行为不检点的意思 。但也恰恰是这样的理解 , 使后人只要提起郭嘉在生活方面的形象就成了:酗酒话多还爱撩妹 , 生活作风不好 。这里我们就不多介绍了,对三国人物背后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薇信公众号三国故事的后台直接回复人物名字查看 。
翻看陈寿的《三国志》以及裴松之的作注,基本上找不到有关郭嘉生活方面的评述,这其中可能会有三种情况:
1.史料不全,确实找不到相关的例证 。《三国志》虽以言辞简约著称 , 但也留下了史料欠缺的遗憾 。
2.事关帝王隐私,不足为外人道,不能写 。《三国志》尊魏为正朔,当然要考虑到这个问题 。曹操和郭嘉的关系非常好,“行同骑乘 , 坐共幄席” 。而曹公的爱好是什么,想必世人皆知,郭嘉真的和曹操干过些什么,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 但是,不是所有史官都会像太史公那样愤世嫉俗什么都敢写 。
文章插图
3.芝麻小事,不足道哉 。因为陈群数次当廷检举郭嘉,郭嘉的表现则是“嘉意自若”,而曹操的反应更是出乎意料“太祖愈益重之” 。
然而这对君臣绝非是:一个肆意纵容下属而另一个则恃宠而骄 。郭嘉是个军事奇才不假,但是他给曹操制定的策略都建立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下:完全参透对手的性格 。在当时通讯极不发达的环境里,可以说 , 郭嘉看人的本事已经高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
三征吕布直言“吕布有勇无谋……陈宫有智而迟……进急攻之,布可拔也 。”黎阳击败袁氏兄弟后,在是否继续进攻的问题上,又进言“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官渡之战众臣都反对曹操东征刘备 , 唯有郭嘉明白刘备是真正的人杰 , 必早图之而坚决支持曹操;
郭嘉最神的当然是成功预言孙策之死“策轻而无备……若刺客伏起 , 一人之敌耳 。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这段话简直堪比神棍,连死的方式都能完美命中 。所以,这样一个工于心计、达于事情的人精怎么可能不了解他的主管领导的性格特征呢?就是因为他知道 , 自己“犯得”这些事在他的主公眼里根本就不算是个事 。陈寿在写《三国志》时 , 可能也觉得这些事根本不值得写在这么重要的史书上,干脆就不写了 。
- 荀攸明明是荀彧的侄子,为什么年龄却比荀彧还要大?
- 为什么曹操的儿子文韬武略很厉害?曹操和刘备都是怎样教育儿子的?
- 司马懿不是唯一一个篡位的,为什么他却会招来那么多的骂名?
- 娄烨为什么喜欢秦昊 如何评价演员秦昊的演技?
- 年轻人为什么不喜欢走亲戚 为什么越来越不喜欢走亲戚
- 为什么婆婆会重男轻女 她的所作所为太让人心寒
- 郭嘉有多厉害?为什么诸葛亮曾说自己不如他?
- 三国演义为什么要神话诸葛亮?
- 为什么说司马昭很值得敬佩?他有什么优点?
- 曹操为什么会与谋士荀彧闹翻?原因在谁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