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能成功夺位,源于自身战略得当与朱允炆的自毁长城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 。在位共二十二年,年号“永乐” 。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自古以来,藩王造反最终取得胜利,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是唯一一次 , 由此可见其中的艰难 。朱棣起兵靖难,之所以取得了胜利,除了他自己战略得当之外,与朱允炆的自毁长城和运气同样密不可分 , 我们分别来说 。
朱允炆自毁长城,削藩、平叛失当
朱允炆选择削藩其实并无问题 , 藩王实权过大的危害的确存在,而朱棣即位之后同样进行了削藩 。朱允炆之所以会败 , 主要还是在削藩策略和应对靖难的策略上出现了问题 。
1、太过心急,朝廷人心不稳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病逝 , 皇太孙朱允炆继位为帝,然而就在朱元璋去世还不足一月的情况下,他便开始了削藩大业 ,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七月,建文帝以谋反罪名削周王朱橚,将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废为庶人 , 迁往云南蒙化 。仅仅八个多月后 , 又连削齐、湘、代三位亲王,全部废为庶人,更是导致湘王举家自焚 。又两月,再削岷王朱楩 。在朱元璋去世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建文帝就先后将五位秦王削为庶人,更是导致其中一位举家自焚,这让天下人怎么想?这也是朱棣能够迅速俘获人心的原因之一 。

朱棣能成功夺位,源于自身战略得当与朱允炆的自毁长城

文章插图
2、先弱后强,反使朱棣失去牵制 。朱允炆在削藩顺序上,选择先弱后强 , 不仅使得朱棣有了充分的准备时间 。同时,早年藩王虽然林立 , 但大家却始终处于相互牵制之中,例如燕王朱棣东北有辽王 , 北方则有宁王 , 西方是谷王、代王、晋王,而其南下途中则有齐王、鲁王、周王,其中只有鲁王朱檀和晋王朱棡已经去世 , 而其他王爷无疑能对朱棣形成极大牵制 。结果,朱允炆反将周王、齐王、湘王、代王,又将谷王囚禁 , 再加上将辽王、宁王召还京师,反而彻底使得燕王朱棣失去了牵制 。
3、用人不当 , 接连损兵折将 。在平叛过程中,朱允炆先后启用四任统率,第一任统帅耿炳文乃是一员老将 , 虽说能力普通,但却仍可堪一用,结果在初战小败之后便被撤换 。第二任统帅则是李景隆,李景隆虽是名将李文忠之子,但却毫无战阵经验,而且贪生怕死,结果朱允炆在其大败之后仍然重用,结果先后两度大败导致朝廷损兵折将 。第三任统帅盛庸本为指挥使 , 虽然颇有能力但对全局掌控有限,虽多次击败朱棣 , 却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 。第四任统率梅殷不过是个驸马,却被朱允炆托付大量军队,结果驻守淮安对朱棣的南下视而不见,结果使得燕军顺利南下攻打南京 。其实当时的朝廷虽无大将 , 但仍有表现出色的平安、徐辉祖、瞿能等人 , 然而却始终没有得到重用,不得不说是朱允炆在用人方面的失误 。
以上三点重大失误,使得朱允炆虽然坐拥整个天下,却在接连损兵折将之后竟然出现了兵力不足的情况,不得不从京营抽调兵力,结果导致南京空虚,给了朱棣可乘之机 。
朱棣战略得当 , 运气同样重要
相较于坐拥天下的朱允炆,只有一隅之地的朱棣自起兵起,便始终处于劣势 。但在朱允炆战略出现错误的同时,朱棣的战略却无比正确,这也是他最终能够取胜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