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重文轻武,那么其中最狂的书生是谁?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带您走进大宋第一愤青柳永的故事 。
宋朝的大才子柳永,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当中 。他的父亲是朝廷当中的官员 , 他的家庭也有那个能力去支持他从小接受教育 。所以小小年纪的柳永,就被培养着读书认字 , 慢慢去接触诗词歌赋 。
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柳永发现了自己兴趣的转变 。夫子要求他看的四书五经,他虽然也要学,也要看,但是内心其实并没有什么兴趣 。说白了,柳永就是为了以后的科举考试 , 才会努力学习这些看似正派的书籍 。
而实际上,柳永的内心其实更喜欢诗词歌赋 。他是一个有着文人情怀的人 , 所以那些名家著作,往往更能引起他的共情 。当他看到那些情感饱满的、描述鲜活的诗句时,他的内心总是会感受到一种充盈的满足 。
不过此时的柳永虽然有些特立独行,但他对自己人生的规划还是和大部分文人相同 。文人的归宿当时只有一个 , 那就是参加科举考试,然后高中,进入皇帝的视线当中,入朝做官,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
柳永的人生也是按照这样的轨迹来进行的 , 不过他和别人不同的是 , 他拥有一个开明的父亲 。父亲非常支持他在学习之余去游历全国各地,增长见识 。在父亲的支持下,柳永走遍了不少地方,写文风格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大宋重文轻武,那么其中最狂的书生是谁?

文章插图
其实这个时候的他,就已经有很多放荡不羁的情绪在身体里面了 。这种特立独行的性格,其实是很让人欣赏的 , 但是如果放在科学考试这样的体系之下,那他就不怎么令人放心了 。所以柳永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哪怕成绩很不错,主考官也因为他并不怎么正派的名声就把他给淘汰了 。
柳永还很年轻,既然第一次科举考试失败了,那就再来一次 。可是接下来第二次,第三次仍然失败了 。他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 , 本身也很有才华,不怎么能接受这样的失败 。
心高气傲的柳永,此时开始审视这个科举考试制度 。他对自己的才华充满了信心,他的作品流出去之后 , 听到最多的声音也全是赞扬 。既然科举考试不能接纳他 , 那就证明科举考试有问题 。从此之后,柳永就不再执着于参加科举考试了 。
游离在考场之外的柳永,写下了很多经典的诗句,词句 。他最经典的代表作,是一首非常狂妄的词作,那就是《鹤冲天题金榜上》 。这首词作写尽了柳永的心绪,也让世人看到了他最本真的性格 。里面有一句话 , “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 , 换了浅酌低唱” 。这样一首狂妄的词作,柳永写下他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在最后竟然成为了千古绝唱 。
勾栏瓦舍之中,人们也争相传唱柳永的作品 。他的这些代表作名声越来越大,不少青楼女子甚至愿意自掏腰包 , 就为了从柳永手中买到一首称心如意的词作 。民间的名声都如此之大,可想而知,宫廷当中的人自然也知道柳永的作品了 。
但是柳永不知道的是,他这个放荡不羁的性格,竟然已经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 , 而且直接影响了他第四次科举考试的结果 。这一次科举考试当中 , 柳永好不容易高中,可是就在皇帝看到柳永的名字时,却因为他在民间的名声,就把他的名字给划掉了 。
这一次事件对柳永的打击是很大的 ,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彻底放弃了参加科举考试的计划,从此以后就当一个游走于民间的文人 , 自由自在的享受文字和文学带给他的乐趣 。感受人间烟火气,也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