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裒(wáng póu)(?—311年)字伟元 , 城阳营陵(今山东昌乐)人 。东汉大司农郎中令王脩之孙,司马王仪之子 。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王裒是西晋学者,因父为司马昭所杀 , 不臣西晋 , 三徵七辟皆不就 , 隐居教授,善书 。因王裒至孝,其去世后,为纪念王裒及其母,后人将其墓地以北的一座山丘命名为“慈母山”,将流经山下的河流称为“孝水河” , 将其陵墓所在之地称为“慈埠”,既今山东省安丘市慈埠镇 。其墓址位于镇中心以东约50米处,现为县级保护文物 。其母之墓居左 , 墓前有石碑一座,王裒之墓居右 , 两座墓上均植有苍松 , 四季常青 。
人物生平
王裒(póu) , 字伟元,是城阳营陵人,他的祖父王脩 , 在魏国时就是个名士,父亲王仪,有高风亮节 , 文雅正直,做文帝的司马 。东关战役时 , 文帝向众人说:“最近的事情 , 谁应该承担罪责 。”王仪回答说:“罪责在元帅身上 。”文帝大怒说:“司马想把罪过加在我身上吗?”于是让人把他拉出去斩首 。
文章插图
王裒从小就具备良好的道德操行,按礼节行事 , 身高八尺四寸,容貌与众不同,说话声音清脆响亮,气质谈吐文雅刚正,博学多才能 。痛恨父亲被杀,从不面向西面坐卧,以显示自己决不做朝廷臣子的决心 。于是隐居起来教授学业,朝廷多次征召他做官,都不去任职 。在父亲墓旁建草庐而居,从早到晚经常到墓前跪拜 , 攀到柏树上悲声哀号,泪水洒落在树上,树也为之干枯 。母亲怕听雷声,母亲死后,每次打雷时,王裒就到母亲的墓前说:“王裒在这里 。”读《诗经》时读到“哀哀父母 , 生我劬劳”时,总是多次痛哭流涕,他的学生怕触及老师的思亲之情,干脆不读《蓼莪》一诗 。
家贫,亲身耕种 , 根据人来耕田 , 度量身材大小来养蚕,也不听任别人对他的帮助,他的学生偷着为他割麦 。王裒就放弃了这方面的耕作 。老朋友中有来送礼物的,他都不接受 。学生中有人被县里役使 , 就告诉老师王裒委托他向县令求情,王裒说:“你求得的学问不是用来庇护自己的 。我的德望轻微,还不够用来庇护你,向县令求情没有什么用处!况且我不动笔已经有四十多年了 。”于是担着干饭,让儿子背着盐巴、豆豉和草鞋,送那个被役使的学生到县里,跟随他的学生门徒有千余人 。安丘县令以为是来拜访自己 。就整好衣服来迎候他 。王裒就走到趋土牢旁的道上,站在一块断裂的坚石上,说:“学生被县里役使,专门来为他送别 。”于是握着学生的手哭着告别离去 。县令就放了他,全县都为这事感到羞耻 。
文章插图
同乡人管彦少有才能却不被人知,唯独王裒认为他必定会名声显达起来 。在众人中择他为友,正值两人的儿女刚出生,于是共同约定结为儿女亲家 。管彦后来做西夷校尉 , 死后葬在洛阳 , 王裒后来又将女儿改嫁 。管彦的弟弟管馥问王裒为什么这么做,王裒说:“我的志向浅薄只是想守在山野,昔日姐妹出嫁得都很远,连她们吉凶的信息都断绝了,每每我都用这来自我警示 。现在你的侄子把他父亲葬在洛阳 。这说明他是属于京都人呀,哪里符合我当初和他结亲的本意呀!”管馥说:“我的嫂子,是齐地人,应当回到临淄去 。”王裒说:“哪里有把父亲葬在河南 , 却跟母亲回到齐地的道理!如此行事,我家与他家还能有什么婚姻关系!”
- 八柱国是哪些人
- 楚国都城是现在的哪里?楚国都城是在哪里?
- 努尔哈赤青少年时期曾受到过哪三次大的磨难?
- 二战时期世界第一战列舰大和号是怎么被击沉的?
- 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为何没有外族趁虚而入?
- 春秋时期的社会特征是什么?春秋时期的社会特征
-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征伐,为何没有外族敢趁虚而入?
- 朱棣在位时期执政22年 朱棣为何连一个孩子都没有生下来
- 民国时期的鲁迅一个月能拿到多少工资?
- 三国时期四大谋士的临终遗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