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与刘璋撕破脸时,曹操在做什么?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当年诸葛亮给刘备定下了一个战略就是“跨有荆益” , 这个时候的益州一直在刘璋手里,直到建安十七年(212年)刘备开始争夺益州 。如果这个时候曹操在背后捅一刀子 , 刘备估计别说鼎足天下,是不是还能活下去都是未知数,但是这个时候孙权却帮他解了围 。孙权对曹操的进攻让其感觉到自己需要先解决孙吴的问题才能考虑刘备 。
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在濡须口修建濡须坞,并且将治所迁移到了建业,建业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南京 。濡须坞是修建在两座山之间的水口上,是在吕蒙的建议下修建的,用来防御曹操的水军进攻 。曹操于建安十八年(213年),起兵40万进攻孙权的濡须坞,并且生擒孙权的大将公孙阳 。孙权亲领7万大军与曹操死磕 。可以看出就在刘备和刘璋在益州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曹操在死磕孙权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相比起刘备,孙权才是曹操认为的心头大患 。
当年曹操消灭吕布,陈登建议曹操应该早日进攻江东 , 免得江东孙氏做大 。当时江东还是孙策时期,孙策凭借500人渡江,在江东建立起基业,但是当时还立足未稳 。而曹操之所以没有进攻江东是因为在河北有更大的敌人,就是袁绍 。

刘备与刘璋撕破脸时,曹操在做什么?

文章插图
后来曹操基本平定了河北,袁谭逃跑到乌桓 。这个时候是可以进攻江东的,而曹操选择了远征乌桓 。在这一问题上曹操的多数谋士都士反对的,只有郭嘉支持 。远征乌桓非常艰难,可以说是一个冒险之举 , 郭嘉也死在了路上 。曹操从乌桓回来之后重赏了当初阻止他远征乌桓的人,并且说这次战胜乌桓实属侥幸,冒了很大的险 , 并且希望这些人以后有不同意见要大胆地提出 。这算曹操给了孙权第二次做大的机会 。
刘表死后,荆州投降,当时对曹操来说最大的威胁就是江东孙权 。关西的马腾韩遂,虽然作战勇猛,但是都是有勇无谋之辈 。益州刘璋更不用说是个软弱无能的人 。汉中张鲁是个靠道教统治的天师,他本来就没有跟曹操死磕的想法 。然而曹操在这个时候显然是过于自信了,认为平定孙权之后天下就基本上可以轻松的统一了 。然而就是这关键的一战,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
赤壁之战后,刘备靠着自己积蓄的实力以及与孙权的同盟关系,或者说当时刘备是臣服于孙权,刘备获得了荆州的大部分土地 。这使得局势变化到了荆州投降之前,或者说对曹操而言比荆州投降之前更糟糕的局势 。然而此时最大的威胁仍然是孙权,而不是刘备 。
刘备与刘璋撕破脸时,曹操在做什么?

文章插图
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再次进攻孙权之前 , 做了一件事情,就是逼反了关西诸将 。曹操命令司隶校尉钟繇和夏侯渊各自率领一队人马,从关中借道进攻汉中 。这时所有人都认为这样做会逼反关西众将,让马超韩遂等人造反 。而曹操却不回答他们,照样进攻汉中的计划 。结果就是马超以及关西各镇的将领纷纷造反,他们找到韩遂 , 让他作为盟主 , 起兵抗曹 。关西联军一共十部 , 以韩遂和马超为首领,占据潼关有利地形 , 曹操却笑了 。原来曹操觉得关西军阀众多,各个击破需要很长时间,故意想把他们集合在一起消灭 。曹操亲率大军与韩遂马超在潼关一战,曹操使用了声东击西的战术 , 一方面命人在潼关下虚张声势,另外一面派人在离潼关很远的地方渡过黄河 。曹军占领黄河西岸之后,大军开始逐渐渡河,潼关的关西联军失去了关口的优势,后撤到渭水以南 。曹操在渭南又成功反间韩遂与马超,最后的结果是造反的关西十将,死的死 , 逃的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