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较早的说法出自唐太宗《帝范》卷四 。原文:“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 , 故为其下 。”这里的“上”,应该是标准“更高”或时间“早前”的意思 。这里的“中”,大意是指会有“降低标准”或有“某些不足”的可能 。所以,我们的书法先贤,就有“上朔秦汉”的说话 , 以求“高古自然”的意象 。
其实 , 高和早都是相对的 。比如:秦篆 , 是说秦时通行篆书,秦人相对写得更得法,是篆优胜时代 。汉隶,是说汉时主要通行隶书,汉人隶书成风,当然相对写得好的人就多 。晋行书、唐楷书,也都是指书法某体的辉煌时代性 。
那么,学篆学秦,学隶学汉,学行学晋,学楷学唐 , 这都是师法取高的方案 。虽然,后来历代各体又有优秀书家可学 , 但时间向早向前推,就必然找到了书体的鼎盛时期 。而在鼎盛时期,取早也有优势 。比如晚唐学中唐和初唐,中唐学初唐,都是取上 。因为初唐一定是中唐和晚唐的老师 。如果把晚唐看作初唐的学生,那学晚唐的字,就是学学生的字,你就是学生的学生 。而直接去学初唐 , 那有可能和晚唐算同学了 。这是以同师论辈 。这里或也有取高得中 。取中仅下的因素 。
再打个比方 , 学欧体,学姚孟起或黄自元,就不如直接学欧阳询 。尽管姚黄的字也挺好,也都有自家面貌,但都与欧阳询有不同(或有差距) 。学姚黄 , 肯定与欧阳询差得会更多 。因为,姚黄失去的成份,你不去学欧阳询本人 , 就无法弥补回来 。提倡师法取高的意义也就在这里 。
我们都了解打靶吧,标准是瞄准十环 。可往往还只能打出九环八环,甚至成绩更少 。原因就是有偏差,想一点无误很难!如果,把标准定在六环上,有可能打不上靶子 。这也说明仅得其中,或仅得其下的道理 。(宋凤洲)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取法其中呢?
【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 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只得其下吧?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