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在历史上的真实才能怎么样?

说到三国时代后期的蜀汉与东吴挑大梁的人,蜀汉非诸葛亮莫属 , 东吴非陆逊莫属 。让历史资料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
《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被合称为前四史 , 不论是史学价值还是文学价值都是非常高的,历来被视为良史 。《三国志》全篇只有8人单独列传,其中6人都是一国之君,只有两个大臣,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是陆逊 。

陆逊在历史上的真实才能怎么样?

文章插图
诸葛亮就不用说了,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诸葛亮 , 但是相比之下 , 陆逊的“知名度”却要小得多 。提起陆逊,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夷陵之战火烧连营七百里,击败刘备,其他的好像就没有了 。那么,陆逊到底凭什么,和诸葛亮一样能够在《三国志》里单独列传呢?我们需要从陆逊一生的功绩中来寻找答案 。
陆逊出身江东大族,是顾、陆、朱、张四大家族之一,汉代以治经学为传家之学 , 所以陆逊其实是一个书生或者说儒生 。但就是这个“书生”将军,他的战绩却让人不得不佩服:
袭取荆州
袭取荆州的主角当然是孙权和吕蒙,但是陆逊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 。关羽毕竟是一代名将,虽然有骄傲自大的毛病 , 但绝不是一个顾头不顾腚的愣头青,关羽在对曹魏发动樊城战役的时候,对大后方还是很重视的 。孙权和吕蒙密谋对付关羽的关键一手就是换将:让名不见经传的陆逊代替吕蒙 。
陆逊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上任后就言辞卑下地给关公写了一封信 , “近以不敏,受任来西,延慕光尘,思禀良规”、“仆书生疏迟,忝所不堪,喜邻威德,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就差跪舔了 。关羽起了大意之心,抽调了不少留守部队投入樊城战役,在自己身后留下了偌大的破绽 。
“关云长大意失荆州”是广为流传的说法,关羽作为一名宿将、老将为何会“大意”,就是受了陆逊的迷惑 。袭取荆州的战役在吕蒙和陆逊的共同指挥下如期发动,吕蒙白衣渡江 , 巧占荆州;陆逊指挥的吴军占领了秭归枝江、夷道,守住了峡口,堵住了关羽退回益州的大门 。袭取荆州、擒杀关羽,陆逊功不可没 。
陆逊在历史上的真实才能怎么样?

文章插图
夷陵之战
关羽被杀,荆州被夺,这是刘备万万不能接受的,所以在两年后 。公元221年 , 称帝后仅仅3个月,刘备举国伐吴 。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假节,命他选众将以拒刘备 。陆逊这次还是示敌以弱,面对来势汹汹的刘备,全线后撤,诱敌深入 , 将数百里狭长的峡谷山地拱手相让,迫使蜀军摆出一字长蛇阵,“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 。”
两军相持半年之久 。时至盛夏暑热,蜀军无法急战速胜 , 兵疲意懈 。蜀汉水军又奉命移驻陆上,失去水陆两军相互策应的主动权 。蜀军深入敌国腹地,延绵数百里山川连营结寨,因战线过长 , 运转补给发生困难 。陆逊瞅准时机,火烧蜀军连营几百里,蜀军大溃,刘备仅以身免,逃回永安(白帝) , 第二年就在悔恨、羞愤当中病逝 。
石亭之战
公元228年,吴国鄱阳(今江西鄱阳)太守周鲂用诈降诱敌之计致书魏国曹休,表示愿意叛吴归魏 , 请求曹休派兵接应 。曹休中计,率军10万向皖(故治今安徽潜山),与另外两路魏军同时深入吴地 。孙权率军进驻皖口(今安徽怀宁皖水入江处),派陆逊、朱桓、全琮各率兵3万,迎击曹休于石亭(今安徽桐城境) 。陆逊等三路吴军同时向曹休的军队冲杀、追击,斩俘魏军1万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