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先后进行了多次 诸葛亮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还不知道:诸葛亮北伐的真正动机是什么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 , 接着往下看吧~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每每后人谈起诸葛武侯时不免长吁短叹,以此二句抒怀,诸葛亮数次北伐无功而返确实令人惋惜 。可是你想过没有?他为何对以仅一州之地的蜀汉讨伐独占十州的曹魏的军事行动如此执着?这种看起来明显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他为何一做就是六年?

诸葛亮北伐先后进行了多次 诸葛亮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事实上诸葛亮北伐并非只是穷兵黩武而已,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动机,你能看透吗?
承继先帝遗志
没错,这第一条就是这么简单,可以说诸葛亮北伐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刘备的影响的,但是这不是他北伐曹魏的最主要动机,只是一个名头或者说次要动机而已 。
蜀汉政权是由刘备一手创建,也可以说是他亲手把蜀汉送上了不归路 , 夷陵之战之后不但蜀汉元气大伤,刘备更是驾鹤西去 。刘备本就是刘汉皇族末裔,年轻之时也以匡扶汉室为志,临死之时托孤诸葛亮、李严二人,面对如此信任,诸葛亮如何能不为了继承刘备的遗志而鞠躬尽瘁 。
抛却诸葛亮感恩于刘备的知遇之恩和托孤之信的原因之外,竭尽全力执行刘备生前的志向也很有利于蜀汉政权的存续 。蜀汉可以说是依靠着刘备的个人魅力而建立起来的国家,而随着刘备的死亡和曾经打下蜀汉江山核心班底的离世,这个本就建国时间短暂且基础极为薄弱的政权已经摇摇欲坠,就像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刘禅所说的“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一样 , 蜀汉确实已经面临着人心惶惶,濒临解体的危机了 。
诸葛亮北伐先后进行了多次 诸葛亮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所以在这个时候,一个“继承先帝遗志”的口号和行动就十分重要了,一则表示后世之君不曾忘记先帝教诲 , 时时刻刻以光复汉室为理想 , 安定人心,二则在这样的鼓舞之下,会给整个国家以凝聚力,士族官员都为了北伐曹魏而努力,刘备离世带来的慌乱就会被冲淡,对于整个蜀汉的稳定有着莫大的好处 。
而且很重要的是,继承先帝遗志这种事也是诸葛亮本身就想做的 。诸葛亮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但他却不是个野心家,《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就记载了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说过“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样的话,后来的事实也表明诸葛亮如果想取刘禅而代之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是他没有,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不曾忘记刘备的知遇之恩,所以继承刘备的遗志光复汉室是他个人也愿意去做的事,也算是为了完成多年前和那个三顾茅庐的男人所做的约定吧 。
转移国内矛盾
诸葛亮不停发动北伐战争的重要动机就是为了转移国内已经逐渐加深的矛盾 。这话可能有挺多看官不大信了,诸葛亮素来以治国有道而著名,蜀汉国内又能有什么矛盾呢?想弄明白这件事我们不妨来看一组数据 。刘禅投降魏国时降表有记,蜀汉民94万,兵10万,吏4万 。另外吴国之后的降表记载吴国民230万 , 兵23万,吏三万二千 。
看着这组数据你发现没有?蜀汉的官吏出乎意料得多 。人口只有不到一百万,却足足有四万官吏,平均每七户就得供养一个官吏,而同样偏安一隅的吴国人口是蜀汉的两倍多,官吏人数却比蜀汉还要少,这一来二去蜀汉的冗员问题到底有多严重可见一斑 。
诸葛亮北伐先后进行了多次 诸葛亮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另外,三国时期各国的军队人数普遍都是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蜀汉一共就那么点人口 , 军人和官吏都不会从事生产,除去这十几万青壮劳动力,还能下地种田的能剩下多少呢?所以蜀汉国内冗员和劳动力缺失导致的赋税问题已经极其严重,这种矛盾长久积压非常容易爆发起义,动摇统治,而为了缓解这种矛盾,转移百姓注意力,打仗已经成了不可避免的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