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还残害自己儿子的时候 李治为何对此无动于衷( 二 )


武则天还残害自己儿子的时候 李治为何对此无动于衷

文章插图
为了权力,不惜杀害亲生骨肉,可以想见武则天的权力欲望有多强,心性有多冷酷,政治斗争又有多么凶险 。
然而 , 唐高宗李治似乎一点也不在意孩子接二连三地被武则天害死,作为皇帝他始终无动于衷,选择袖手旁观 。甚至,他与武则天的感情也并未因此受到影响 。难道李治被武则天下蛊了吗?
一代帝王的爱莫能助
其实 , 人非草木,岂能无情?更何况接二连三地死去的还是自己的孩子,李治虽然性格软弱,但并不代表他不聪明,孩子们死去的蹊跷想必他也很清楚了 。
相信在许多个夜晚 , 面对着看似柔弱但实际上无比狠戾的枕边人,他也想过无数次为了死去的孩子报仇 。然而,作为帝王,他终究没有对武则天下手 , 也有自己的诸多不得已 。
首先,他的身体状况不允许他伤害武则天,并且在朝政上独当一面 。李治从小体弱多病,还患有严重的“头风病” , 发作时常头晕目眩、头痛欲裂、意识不清,不能处理朝政 。
这对应于现代医学,可能是类似于偏头痛、神经衰弱一类的病症,很是干扰人的正常生活 。武则天当年正是瞅准这个机会,用“代替李治在他生病的时候处理政事”的理由,获得了执掌朝政的资格 。
李治自己都是个病秧子,调养身心还来不及,怎么有精力去对付武则天呢?
其次,李治的性格过于优柔寡断 。俗话说“慈不掌兵”,意思就是过于仁慈和软弱的人不适合执掌军队,这还只是掌控军队就需要一个人适当“冷酷无情”,更何况成为一国之君,岂不是必须变成心狠手辣的“政治动物”?
而李治很显然不是这样的人,身心的限制让他养成了软弱依赖的个性,而武则天杀伐果断的性格恰好与他互补 , 自身的能力又特别强 。在李治把权力移交给她之后,她能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深得民心 。
武则天还残害自己儿子的时候 李治为何对此无动于衷

文章插图
有了这样的群众基?。?李治就算再怎么反感武则天,都不太可能将她拉下台 。何况,人一旦拥有了权力,就会培植自己的势力,武则天在执掌大权时可没少扶植党羽 。
等到李治回过味儿来,想伤害武则天,一看朝中全都是武则天的人,也就无可奈何 。更何况,武则天的掌权和杀死太子们 , 这一系列过程几乎都遵循了大唐的“程序正义” 。
当初也征求了他的意见,他自己也不希望有人来威胁到自己的皇权,那就更没有什么可指摘的 。
对于李治和武则天这一对“政治动物”来说 , 成为帝王、拥有权力,是可以让他们忘记自己作为人类和父母的天然身份的,正所谓“最是无情帝王家”,为了权力,骨肉相残也见惯不怪了 。
最后一个隐秘的原因,就是李治对武则天还怀有热烈真挚的爱情 。李治和武则天这一对 , 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少见的“帝王伉俪”,彼此之间感情深厚 。
他们的情谊,不仅是男女之间的爱情,还混杂了事业伙伴的友情、互为知己的伴侣之情,甚至是老来互相扶持的亲情 。李治和武则天相伴数十载 , 李治几乎从未宠幸过其他妃嫔,武则天也还保持着对丈夫的忠诚 。
武则天还残害自己儿子的时候 李治为何对此无动于衷

文章插图
这在后宫佳丽三千人的帝王们之间,可谓是罕见的专一与深情了 。也许在李治心里 , 尽管孩子们很可爱,他们的死亡也让他悲痛欲绝,可这些都比不过武则天的长久陪伴和有力辅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