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银子到底长什么样 给你估计都嫌弃葬

对古代银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这才是古代银子的真实样子 , 都是牙印和污垢,值钱你也可能嫌脏 。
古代银子说的是以白银为币材 , 将其铸造成一定样式用以充当交易媒介的货币 , 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等货币的基本职能 。
古代银子的真实样子,在不同的朝代 , 无论从形状上还是成色上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别 。
并非像古装剧里看到的两头翘起、中间凸起的船形的“银元宝”形象 。
现在,让我们追古溯源,来了解白银货币的发展历程 , 以此认识古代银子外观上并不是电视剧里干净得白花花的 。
【古代银子到底长什么样 给你估计都嫌弃葬】而是布满牙印和污垢的,从而揭开古代银子的真面目 。
01白银货币的发展历程
我国古代先民对白银的认识与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史记》中记载的虞朝夏朝时期的“白金”作为货币使用,可能就是白银,因为古代白银有白金之称 。

古代银子到底长什么样 给你估计都嫌弃葬

文章插图
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白银货币实物,来自距今两千多年的战国时期,有模仿天然海贝的银贝币和与原始空首布(一种金属货币)极为相似的银布币 。
根据研究中国经济史的日本学者加藤繁先生考证,汉武帝时曾一度通行银币,但由于盗铸和冶炼技术不足,白银纯度不够,因此市价下降而未能担起货币的功能 。
唐代时白银主要铸成饼状与铤状,这一时期铜币几乎一统天下 。
由于中国白银资源并不丰富,银币在市面上还十分罕见,所以白银货币的使用范围还很有限 。
到宋金时期,白银货币的使用范围才逐渐扩大,其铸造之法也逐渐细致 。
出土的宋代银铤不再是隋唐时的长条板状 , 而多呈现为两端圆弧面大底小的束腰形 。
到元代时,白银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进一步发展,对白银铸行有了更严格的规范,由“银铤”改为“银锭”并命名为“元宝” 。
明代是一个普遍使用白银的时代,由于大航海时代对外贸易发达,西方人大量进口中国的商品以及巨大的利差,导致中国贸易顺差而扮演了主要白银流入国的角色 。
明朝嘉靖八年(1529年),白银正式成为法定货币 。白银承担起计价、结算、储藏、缴税、贸易等货币的主要职能 。
清代的白银名称和形式、种类繁多,大体可分为四等 。
第一等是元宝,又叫马蹄银;第二等是中锭,有马蹄形或锤形等;第三等是小躁子,多为馒头形;第四等是碎银 。
受白银充当主要货币这一制度的影响,明清时期,中国经济贸易实力曾一度辉煌,金融业蓬勃发展,当时的中国甚至被西方人士称为“白银帝国” 。
清代后期,为抗衡外国银元的大量渗入,光绪时期决定自铸银元 , 在广州筹办“广东钱局” , 并从外国购买造币机器,从而开创了用机器制造白银货币的历史 。
民国时期,受美国购银法案的实施等因素影响导致国际银价上涨,中国货币升值,大量白银流出国内,导致国内出现严重货币恐慌 , 市场上银根紧缩,物价下跌的局面 。
古代银子到底长什么样 给你估计都嫌弃葬

文章插图
1935年,国民政府进行法币改革,从法律上废除银本位货币制度,转而实行盯住美元的法币制度,由于当时的美元与黄金挂钩,因此也可以看做是与黄金挂钩的金汇兑本位制 。
至此,白银货币在中国封建社会流通的悠久历史,正式“退位”货币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