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唢呐的基本构造,唢呐有哪些分类?( 二 )


加键唢呐:20世纪60年代研制成功 。杆上的音孔按十二平均律开列,健全了半音,转调方便 。有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四种 , 较传统唢呐音色丰富、音量增大 , 并扩展了音域,分为中音唢呐和低音唢呐 。

探索唢呐的基本构造,唢呐有哪些分类?

文章插图
地域分类
客家唢呐
客家唢呐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鼓手举于道路,往来人家,更阑不歇” 。客家唢呐分悲调和喜调,喜调轻快、欢乐,吹奏时激昂雄浑、和谐悦耳;悲调委婉幽怨 。在民间,唢呐有着深厚的根基,一般百姓家举办婚丧寿庆、乔迁新居、过年过节时都要请几个唢呐手来庆贺热闹一番,发展到今天 , 送子参军,开张剪彩也要请唢呐乐队 。
周家班唢呐
周家班即周家吹打班 , 民间又称周家唢呐班、周家鼓乐班、菠林喇叭 , 是以落户在安徽灵璧尹集菠林村的中国管乐大师周正玉等周氏族人为乐手成员的中国民间乐班 。周家班自清末创始以来 , 已传承家族六代,历经100多年沧桑 。男女老幼乐手共计100余人,横跨苏鲁皖浙,享誉民间海外 。
子长唢呐
子长唢呐主指杆长尺三、尺二五的大唢呐 。它是陕北唢呐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唢呐曲牌若以速度分,有慢板、中板、快板三种 。慢板包括慢板、原板(也叫抢板),均为4/4拍,原板比慢板稍快 。中板与快板均为2/4拍,吹奏时快板比中板再快些 。中板包括流水板、垛板;快板包括二流水板和熬头牌子 。吹奏基本遵循慢起、中续、快结尾的板式连接规律 。每种板式连接都要有过渡音乐,俗称“过鼓”或“叫板”、“换板” 。同板式换曲牌也要加“过鼓” 。
探索唢呐的基本构造,唢呐有哪些分类?

文章插图
闽西大唢呐
通常两支一起合吹列奏 , 称为“公吹”和“嫲吹”,构造相同 , 但长度和粗细有别,“公”长“嫲”短,“公”粗“嫲”细,“公吹”的音色雄壮,“嫲吹”的发音空灵 。
沁阳唢呐
河南焦作沁阳唢呐属木制双簧管乐器 , 它的音量大,音质雄壮、粗犷,演奏方便,善于表现热烈奔放的场面及大喜大悲的情调 。
1606年,沁阳人乐圣朱载堉用科学的方法阐明了十二平均律,解决了历代众说纷纭的“旋相为宫”难题,并改良了唢呐的发音位置 , 在唢呐八音孔的基础上研制出“三眼管子”,为我国民族管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朱载堉还担当沁阳唢呐演奏的领班人,他在九峰寺创建了“金鼓会”,每逢农历九月二十三,各地的唢呐班都要在这里聚会 。在朱载堉的影响下,怀庆府一带的唢呐班逐渐增多 , 明末清初时的“同乐会”“贾家班”,清至民国时的“麻金班”“毛旦班”“银河班”等在当地影响很大 。沁阳流传着“大花轿、麻金吹,麻金不吹不结婚”“闺姑女、门婿到,毛旦不吹不上轿”的俗语 。沁阳境内的唢呐整体上可分为四大家两大派 。以沁河为界 , 分为沁北派和沁南派,两派演奏风格各有不同 。
大竹竹唢呐
【探索唢呐的基本构造,唢呐有哪些分类?】大竹竹唢呐,为川东大竹县月华乡独有的竹唢呐,以其雄浑、动听的音韵载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数百年前,唢呐传入巴蜀,大竹人就地取材,用本地的竹子制作了唢呐 。经过发展,竹唢呐制作工艺日臻精熟 。竹唢呐由哨、天心、杆子和喇叭4部分构成 。哨由大竹县当地燕麦秆做成,杆子采用大竹县特产的罗汉竹制作,喇叭则由当地产的黄竹篾丝编织成形后 , 再刮灰涂上土漆,套于杆下端,可活动和装卸;如今的大竹竹唢呐为6孔,五音阶定音,其演奏形式多种多样、音韵传神,为民俗瑰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