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什么时候?二十四节气之冬至的由来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 , 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 , 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 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 , 谚语:冬至到 , 吃水饺,还有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 。
【冬至是什么时候?二十四节气之冬至的由来】

冬至是什么时候?二十四节气之冬至的由来

文章插图
冬至节气的由来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 。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 , 是上天赐予的福气 。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 , 择吉辰而后省事 。”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 , 军队待命 , 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 , 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冬至节气的气候特征冬至日随即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 , 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多 , 冬至后便开始“数九” , 每九天为一个“九” 。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所以说“冷在三九”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 , 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 , 显然偏迟 。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 。不过,西北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 , 全年无冬 。冬至节气的民俗习俗古代纪念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 。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 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 。”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 , 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 。”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 , 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 。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 。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 。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但民间并不以冬至为节,不过有些应时应景的活动 。九九消寒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 , 席上用九碟九碗 , 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民间还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 。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有繁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划,共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 。填充每天的笔划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 。此外,还有采用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称作“雅图”,是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 。元朝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记载:“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 。梅花点徧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图是作九体对联 。每联九字,每字九划,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 。然而,不管哪种九九消寒图 , 在消磨时日、娱乐身心的同时 , 也简单记录了气象变化 。据说有经验的老人 , 还能根据九九消寒图,推测出这一年的雨水多寡和丰歉情况 。台湾民俗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 , 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 , 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 。祭典之后 , 还会大摆宴席 , 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 。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 。”冬至节 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现代民俗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如江浙、闽南一带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另外民间有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与来到的先后 , 来预测往后的天气 。俗语说:“冬至在月头 , 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 , 推测寒流到来的早晚);俗语也说:“冬至黑 , 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冬至节气的养生知识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 , 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 。冬至来临后,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 , 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注意防寒保暖 。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 , 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2、合理调节饮食起居 , 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 。3、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4、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 , 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5、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定期去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严冬时节还要注意老人的低体温 。低体温是以35℃为界限 , 低于35℃者为体温过低 。由于老人出现低体温后,可能无任何不适与痛苦,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视 。体温过低的老年患者,发病多缓慢,甚至危及生命时也无明显症状 。这类病人一般不出现寒战 , 但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出现意识模糊 。语言不清,继而昏迷,体温随即降至30℃以下 。此时,患者脉搏及呼吸甚微、血压骤降、面部肿胀、肌肉发硬、皮肤出现凉感 。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老人的居室应采取防寒保暖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