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晚年为何主动退位,当了三年太上皇呢?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太上皇 , 是汉高祖刘邦他爹刘太公,不过这个“太上皇”是刘邦封的 , 纯属荣誉称号,仅表示一种尊重,实际上刘太公并没有当过皇帝 。
在中国王朝史上 , “太上皇”虽然是个非常崇高的尊号,但当太上皇的人大多是出于被迫或无奈 。比如唐高祖李渊,就是被儿子李世民胁迫退位 。比如被俘的明英宗朱祁镇回国 , 弟弟朱祁钰已是皇帝,无奈当了太上皇,不过后来又复位 。等等 。

乾隆晚年为何主动退位,当了三年太上皇呢?

文章插图
“太上皇”这一尊号,听起来很拉风,实际上多悲凉 。皇帝贵为天子,富有四海,掌握天下最高生杀大权,金口玉言,一言九鼎,非“太上皇”这一名号无比 。皇帝一般不到死的那一刻,是不会松手的,而还在活着的时候就主动“禅位”的,乾隆皇帝就是其中一个特例之一 。
那么,乾隆皇帝为什么要“禅位”?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 , 乾隆皇帝弘历继位时,曾经郑重焚香祷告上天 , 为祈祷自己长寿安康 , 许下誓言:如果自己能当60年皇帝,就将皇位传给儿子 , 在位时长不超过他的爷爷康熙 。康熙帝当了61年的皇帝,乾隆帝在这里给自己设想了60年的在位时限 。
乾隆晚年为何主动退位,当了三年太上皇呢?

文章插图
君无戏言,这个“与天盟约”就这样记下了 。乾隆继位时,是25岁 , 如果能当60年皇帝,那么彼时他就是85岁了 。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在当时他设想自己若能活到85岁,也算是够本了,他甚至认为这是一个美好愿景 。
谁料,乾隆帝活到85岁时,依然活得好好的,前番重诺 , 如今要面临兑现了 。这下尴尬了,若不退位就是在天下人面前背弃诺言,自食其言;若退位,已掌握大权60年早已习惯了唯吾独尊的乾隆,必有失去皇权后难以启齿的尴尬和落寞
烟吸久了,会有烟瘾;酒喝久了,会有酒瘾;权力拿久了 , 也会有权力瘾 。何况乾隆帝这“权瘾”,已经养成60年了 , 一个甲子啊!要他马上戒掉(放手) , 谈何容易?
乾隆自己很清楚,当了60年皇帝,85岁了 , 如今自己早已是苍然白发、垂垂老矣 , 不过是苟延残喘 , 多活一天多赚一天 , 谁也不知明天和死亡哪一个先来 。
早已经历过风风雨雨、政治老道的乾隆帝,活得明白:若一旦失去皇权,自己现在不过是一条穿着华服的老狗 。何况,乾隆帝一生骄傲自信乃至自负,极爱面子又自命不凡,都风光一辈子了,临了了岂堪这种境遇?
【乾隆晚年为何主动退位,当了三年太上皇呢?】怎么办?乾隆帝来了个“偷梁换柱”:禅位不禅权 。
说白了,乾隆的意思是:皇位呢我交出去 , 禅位给儿子嘉庆帝,自己当太上皇,但是大权呢我暂时还不能让 , 名义是我虽老但身体尚能处理国事,我也是放心不下祖宗江山啊,军国大事还要自己亲自多把把关 。
于是,皇位是禅让给了儿子嘉庆帝,但实际大权仍然在乾隆帝手上 。
嘉庆帝虽然坐上了皇位,但是凡军国大事事事必须向太上皇垂训,而且嘉庆帝还要经常到太上皇处时时问安,形同傀儡 。乾隆帝依旧军国大事仍独揽,皇宫内仍然继续使用乾隆年号,奏折都要一式两份 , 一份给太上皇 , 一份给皇帝 。
乾隆帝曾有一段暴漏心迹的话:“归政后,凡遇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岂能置之不问?仍当躬亲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训谕,将来知所禀承,不致错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