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婚姻嫁妆

六十年代初期农村的陪嫁是这样的:
青洋?。?玻璃把;冇的球鞋我不嫁?。▋拥?,湘方言,没有 。)
意思是陪嫁的奢侈品是布伞和运动鞋!那么,那时人们平时用什么伞呢?一种油纸伞 , 手工制成 , 骨架和柄都是竹制成的,伞面由多层皮纸加桐油制成 , 比较重,虽是纸做的,但比较结实 。穿什么呢?布鞋 。与市面上常见的布鞋最大的不同在鞋底 , 那时的鞋底是由妇女用一层一层的破布片重叠,然后用苎麻线一针一针、密密麻麻纳成,一般不能在水里走,花时很多 , 一般一年一人最多一双!劳动时穿草鞋!草鞋由梧桐树皮作经,由笋壳或稻草为纬编织而成,有时也加烂布带 。不结实,不好穿 , 只有一个鞋底,上面由绳子绑缚 。故运动鞋、布伞是作陪嫁、彩礼之用 。
但奢侈品慢慢提高要求 。到了七十年代中期,变成了“两机两转” 。两机指收音机和缝纫机,两转指手表、单车!其中单车最为奢侈!几乎在农村中不能实现!本人1984年参加工作 , 当时工资为34.5元,被称为“咪发耍”!好羡慕别人有七十多元一月!最高理想就是想拥有一辆单车!第一期期末,本人被分配到另一所学校去监考,可两校相差五十多里!没办法,向自己班上一名学生的家长借一辆单车,他家是富户,有两辆单车!他借了一辆旧车给我,千叮咛万嘱咐,我则几乎感激涕零!几年后,我才托我在供销社工作的表嫂帮我买了一辆单车!单车难买,开始不但贵,一般人没有这么多钱!更主要的是缺货,开始还必须分配指标!农民甚至一般的小头目不可能有指标!那时有粮票、布票、烟票、酒票、豆腐票(或大豆供应指标),有些东西只有体制内的人才有!农民手中没票!当然,八十年代就逐渐不要票了,后来将所有的票都取消了 。时代像一艘永不停步的巨轮,滚滚向前 。也许年轻人不会相信那时是这样的彩礼 , 这样的陪嫁 。可这一切真真实实……
教书38年后回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萧瑟秋风今又是 , 换了人间 。回答供参考 。
六、七十年代刚好是破四旧、立四新的时期,那时我们村和隔壁村的青年都热衷看电影,十里八乡不管天睛下雨(天睛在露天晒场放映 , 下雨天在大礼堂放映)全部男女青年都会蜂涌而至走向电影场地谈恋爱,只要你情我愿然后回家跟父母一提,当父母的马上会托媒人上门提亲 。
说到农村财礼在六十年代也只是应景而已 , 有的五十、六十,最多八十是天价了,另外带女方去供销社买上四套衣服,再配上一把花洋伞就行了 。
【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婚姻嫁妆】至于陪嫁一般也就一床盖被一床垫被而已,还有两只红色杉木箱装着自己的衣服鞋袜,再带上一付利市桶(浴盆、脚盆.马桶) , 这就是比较典型的农村嫁娶了 。
不过在七十年代后期生活条件好了以后,财礼有一百.一百六.二百也有的了,陪嫁也多了起来,有脸盆架.五斗柜、大衣柜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