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没地图出门旅游不怕迷路吗?

在古代是没有条件和能力制作出全国地图的,可能每个省份的地图都很难完成 。那这样的话 , 古人出门旅游或者搬家不就很容易迷路吗?的确如此,因为中国是在太大,古人想要去到另外一个城市非常不方便,除非是大城市那还会有标示,但小地方就非常难找了 。所以很多古人一辈子都是不出远门的 , 一直在自己老家生活,不像现代人出行这么便捷 。不过大家也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 , 迷路动动脑经也是能避免的 。

古代人没地图出门旅游不怕迷路吗?

文章插图
“这位客官,住店吗?”
“小生是来问个路 , 敢问到京城的路怎么走?”
“不到二十里 。沿着门口这条路一路向东,十二里处有官亭,再往北走,不多久便到了 。”
“多谢,告辞!”
“哎,我放桌子上的铜钱怎么不见了?”
古人远行不辨方向时,张口问路显然是个实用的法子;即便是在GPS高度发展、定位工具层出不穷的今天,谁也不能说自己从未问过路 。
不过光靠问路来赶路也不是个办法,为了到达目的地,古人也是有很多手段的 。
古代人没地图出门旅游不怕迷路吗?

文章插图
道路指引方向
在没有导航工具的情况下 , 在人口聚居点之间移动,最可靠的其实是路面本身 。顺着道路走 , 就能把人带到沿途的城市,最是安全精准 。
所以早在商朝,官方就很重视发展交通,商人都会出资修筑、养护道路,此时通向各地的道路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了 。
商朝的核心地区位于黄河下游
而周边的渭水、汾水、胶东、汉水、淮水地区
对商更多是臣服,而且还经常反叛
周武王灭商后,为了发挥都城镐京和东都洛邑的首都作用 , 在两城之间修建了一条平坦大道,称“周道” , 后又以洛邑为中心向不同方向辐射,修建了等级不同的道路 。
【古代人没地图出门旅游不怕迷路吗?】西周分封天下
古代人没地图出门旅游不怕迷路吗?

文章插图
不能光分封不修路
周道是国家交通的中轴线 , 更是周王室的生命线,且此后秦、汉、唐的经济重心都在这条线上,甚至在元明清时期也是贯通东西的要道 。对于想在大城市之间移动的商旅来说,这些大道无疑是最好也最安全的通道 。
这条路线在古代可是至关重要
到了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增强自身实力,便于调兵 , 修建了众多次级道路 。著名的比如秦国修筑的褒斜栈道,能够打破秦岭阻隔,连接陕西和四川 。不只是秦国,楚国、晋国、齐鲁等国都加入到了修路大军中,密密麻麻的道路连接着中原人、荆楚人、吴越人、巴蜀人 。前往全国的任何地方,都可以依靠大道作为自己的“人造”导航 。
秦岭和蜀道因其特殊的地形和战略地位
成为国内最著名的“人造”通道之一
古代人没地图出门旅游不怕迷路吗?

文章插图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以国都咸阳为中心的驿站网,耗时十年整修和连接了战国七雄留下的大道,修筑了以驰道为主的全国交通干线 。驰道丈量标准统一 , 每隔三丈种一株青松,当做行道树;十里建一亭,作为区段治安管理所和行人招呼站 。这些设施作为导航当然是不错的,行人按树计数 , 遇亭便知道自己到了何处 。
汉朝时期的道路在秦朝基础上继续扩建延伸 。自长安向东 , 经过洛阳定陶达临淄是东路干线;自长安向北达九原郡(今包头)为北路干线;自长安而西达陇西郡为西北干线 。公元前2世纪,这条干线已经可经河西走廊到达西域,是为“丝绸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