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古代的爵位制度从实行上就可称得上是繁文缛节,以宋朝为例,在宋朝的时候特别规定了封号的三个等级 。单单是一字王,王爵的封号来源就分成了大国,次国,小国三个等级 。
其中 , 大国主要有秦、齐、魏、燕、楚、鲁、陈、吴、越、夏、商、周、汉、唐、徐、冀、雍、扬、益、镇、邓、邠、兖、荆、郓、凉这些国号 。原本"晋"也在其中 , 但由于赵光义以晋王身份登基 , 所以晋国不再作为封国 。
次国主要有卫、郑、蔡、许、代、瀛、岐、随、邢、泾、广、福、华、宿、密、苏、相等等 。小国的名号就更不胜枚举 。这个时候 , 针对一字王的封国已经明文规定了大小之别,更不要提"二字王"的命名之细琐了 。
"一字王"与"二字王"的等级差距体现在荣誉感上是十分明显的 。举例来说,作为不重要的关系疏离的宗室成员,"一字王"的头衔只能是可望不可即的花环,若想振兴家族的枝系,除了要与皇帝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还要尽可能多地建立功绩 。
除了等级和荣誉的差距外,这两类王在待遇上也有着一些差距,每月皇室都要为王爵们发俸 , 一字王的薪俸也要远远多于二字王;在一些重大的礼仪场所,一字王身居高位、座位靠前,而二字王就要坐得偏后;商议国家大事时,亲王的参与度也要高于郡王 , 两者的差距从这些方面都有所体现 。
三、 为何"一字王"比"二字王"等级更高自从西晋的时候,就有了所谓"一字王"与"二字王"的划分,一字王就是最为尊贵的一类 , 不过晋朝对于字样的控制并不非常严格,一字与二字的权力没有太大的差距 。
文章插图
从隋唐开始,一字王与二字王更是有了明确的划分,一字王通常是最高荣誉的代表,而二字王的等级要次于一字王,其划分标准如上文所述,在各朝代也有所差异 。那么,为什么"一字王"地位要比"二字王"高呢?
(一)国土有别 , 字数象征意义不同
在分封的时候 , 常常是使用春秋战国时候的国名来划分 , 譬如皇帝之子通常被封为亲王,其封号一般为大国的国名,其中以秦,楚,晋 , 齐四国的王最为尊贵 。由于晋国是春秋时期最强大的国家,晋王是亲王中最尊贵的王爵 , 往往晋王会被指定为王位的继承人 。
还有一类特殊的二字王,虽然封号字数是二字,但是封号的来源也是来自当时的一些封国的国名,因此像中山王这类的王爵也是属于一字王 。一字王的封号由强盛国家的国名而来,地位之尊崇以及王权的倾向明晰可见 。
说回二字王,二字王又称为郡王,一般是以郡县名为号,比如"常山王、渤海王"等等,这类王爵的封号主要是根据具体的地名来赐予的,一般代表的领土范围都较小 , 单单从名字上就可以感受到等级的差距 。比如二字王中一个代表的名称是成都王,可一字王在用此地作为封号时则是称蜀王,二字王的封号与之相比,在气势的主观感受上就分出了高低 。
(二)亲疏有别,受封对象不同
在隋唐时期,"一字王"与"二字王"的地位差异渐渐拉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受封对象的不同 。封建时代的皇帝作为九五之尊,集权的理念贯彻始终 , 分封也是分权的一种体现 , 自然要落实到最亲近的人身上去,例如皇帝的儿子和亲兄弟一般都被封为象征更高等级的爵位,而宗室子弟和一些功臣、外臣而只能受封等级略低的爵位 。
- 明朝皇后一览表图,明朝皇后的封号一览表
- 古代妃嫔等级封号及简介,好听的宫斗封号
- 宫女错把皇上当太监,太监误写一字意外让宫女变成皇后
- 每日一字111,每日一字223120
- 每日一字04哀
- 张仪简介:战国时期纵横家,和苏秦同为鬼谷子的徒弟
- 赵云如此勇猛,为何封号只是"杂牌将军"?
- 同为三国的顶级猛将,张飞和孙策究竟谁更厉害一些?
- 斗罗大陆封号斗罗结局 斗罗大陆是大结局了吗
- 吕不韦一字千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