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的战争,北宋讨伐西夏真实情况( 六 )


见情况不妙,高遵裕下令丢弃辎重,领着本部人马跑在前面,并让泾原军断后 。
泾原军也是倒霉催的,碰上这么一个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总指挥 。
到了十二月上旬,两支宋军撤回国内 。
战后经过盘点,高遵裕的环庆军损失约五分之一,刘昌祚的泾原军减员三分之二 。
灵州城下失败的消息传到开封后,宋神宗陷入深深的失望中 。
不得已,他只能下令撤军,命令李宪和种谔尽快撤回 。
而随着五路宋军全部撤退,元丰五路伐夏之战也以虎头蛇尾收场 。
战后,高遵裕和刘昌祚均被贬官处理 。高遵裕被贬纯属自找的,刘昌祚就很冤了 。一代猛将因为宋神宗的不公对待 , 从此沉沦,再无所作为 。
总体来看 , 宋军在五路伐夏过程中的表现还是可以的 。野战基本没输过,野战实力已经完全超过西夏军队 。
如果不是部分领军将领的无能,以及宋军一贯糟糕的后勤表现 。西夏还真有可能被宋朝一战灭掉 。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 , 宋军选将问题和后勤补给问题,都是政治和历史因素导致的 。皇帝遵循祖制,就是信任太监和外戚,就是不敢让军队建立自己的后勤供应系统,神宗也不例外,他也不可能离经叛道 。
而也正是因为神宗对这些问题无解,所以五路伐夏失利后 , 宋军就改变了战术 。放弃了长驱直入的灭夏战略 。转以徐徐图之,步步为营的蚕食策略对付西夏 。
具体怎么蚕食呢?
就在神宗没有头绪的时候 , 种谔和延州知州沈括(就是《梦溪笔谈》的作者)给朝廷上了一道奏折:横山延袤千里,出产战马,易于耕种,有盐铁之利,百姓骁勇善战 。夺得横山,再沿银、宥、夏、盐、会、兰等州一线修建城寨,筑垒推进,一步步稳扎稳打,围逼灵州与兴庆府 , 逼使西夏就范 。
种谔认为 , 宋军应该在横山地区筑城,断绝西夏人越过沙漠的入寇之路 。
神宗认为这个建议可行,便下令执行 。
不过,这个建议虽然是种谔提出的 。可在具体落实时,执行人却变成了徐禧 。
徐禧,文人出身,没当过一天兵,可是超级喜欢军事 。
属于典型的“又菜又爱玩”的一类人 。
他到了前线后,表示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沿银、宥、夏、盐等州修建城寨,并表示为什么不在宋夏边境上,找到最敏感的那一点,全力以赴盖出一座坚城,在那里设重兵把守,作为进攻西夏的桥头堡?
后来,在徐禧的调研下,神宗决定在永乐川筑永乐城 。为了筑城,神宗拨给了徐禧七万军队和二十万民夫 。
对于徐禧的主张,种谔是不赞成的,因为永乐川没有水源 。
在一个没有水源的地方驻扎数万大军,士兵们喝什么?一旦西夏军切断了外部水源,城里的士兵岂不是要全部渴死了 。
可是,徐禧却听不进种谔的意见 。
1082年九月,在徐禧主持下,永乐城竣工 。
同月,见永乐城竣工,西夏梁太后也调集三十万大军杀来 。

西夏的战争,北宋讨伐西夏真实情况

文章插图
听说西夏军来攻 , 宋军大将高永亨立即去见徐禧,提议撤军 。
他的理由很充分,城里没有水源,而且驻军也不够,难以坚守 。
平心而论,这些话都是客观事实,高永亨只是在关键时刻提出来,请主将留神罢了 。
但是徐禧在听后,反应却是愤怒不已 , 大骂高永亨长他人志气,灭自家的威风 。
骂完高永亨,徐禧又放了句狠话:西夏人来送死了,这正是我建功立业的好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