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的战争,北宋讨伐西夏真实情况

庆历新政时 , 为了解决三冗问题,范仲淹拿冗员开刀,结果一下子捅了马蜂窝,引发轩然大波,导致整个改革无疾而终 。
到了王安石变法时 , 宋神宗和王安石吸取庆历新政的教训,深知饭碗问题碰不得,因此便把改革重点放在了财政开源和提高军队战斗力两方面,回避了冗员问题 。
不过,回避并不能解决问题 。事实上,冗员问题在宋神宗时期,不仅仍然存在,而且比宋仁宗时期还要更严重 。
比如时任三班院(人事管理机构)判官的曾巩就在奏折中说道:大宋开国之初 , 我们三班院下辖的官吏还不到三百人 。真宗天禧年间,暴增了十倍,达到四千二百余人 。如今的官吏数量又是景德年间的三倍,共计一万一千六百九十人 。
初,三班吏员止于三百,或不及之 。至天禧之间,乃总四千二百有余 。至于今,乃总一万一千六百九十 , 宗室又八百七十 。盖景德员数已十倍于初,而以今考之,殆三倍于景德 。——《再议经费札子》

西夏的战争,北宋讨伐西夏真实情况

文章插图
如果说,一个萝卜一个坑,官吏们能人尽其才,朝廷养再多人都无可厚非 。
但问题是,这一万多人,“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 。有八成是吃空饷的 。
如此人浮于事 , 就太不像话了 。
并且 , 曾巩列出的还只是三班院的数据 。如果算上其它部门和地方官,足可以想象北宋的冗员规模达到了什么程度 。
鉴于问题的严重性,神宗在王安石变法缓解了财政压力后,便亲自操刀,主导一场官制改革 。
由于当时是元丰三年(1080年),所以这场改革便称为“元丰改制” 。
具体是怎么改革的呢?
简单点说,就是取消差遣,以阶易官 , 恢复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让徒有虚名的三省六部行使其该有的权力 。
西夏的战争,北宋讨伐西夏真实情况

文章插图
元丰改制前的政治架构
众所周知,北宋的官制分为官、职、差遣三种 。
官,表示某人的地位高低和工资的多少 。
北宋的大部分“官”,不负责具体工作,只拿钱,不干事 。如三省六部的尚书左、右仆射,地位非常高 , 从一品 。工资非常高,年薪相当于现在的几百万 。但是,这些官员没有具体的工作,没有实权 。
职 , 属于一种荣誉,与现在的职称类似 。
这也是一种虚衔 。
差遣,是临时委派的实际事权的职务 。
这才是北宋真正的官职 。如果你看到一个宋朝官员的官衔中带有如“知”、“权”、“直”等字眼 。那就说明这是此人的实际职务 。
也就是说 , 北宋的“官”,是个虚衔,只是拿俸禄的依据 。
“职”,同样也是虚衔,作用只是区别官员地位和等级 。
只有“差遣”,也叫“职事官”,才是北宋真正的官 。一个官员只有混到朝廷的差遣,才算是真正“当官儿”了 。
西夏的战争,北宋讨伐西夏真实情况

文章插图
当年赵匡胤搞出这套复杂官制 , 本意是为了分化相权,巩固皇权,应该没想过会造成冗员问题 。
到了神宗时期,时过境迁,这套制度不仅不能再分化相权,而且还导致了冗员 。
所以,神宗必须要对问题进行修正 。让“官”恢复它本该有的定位 。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 。
这就好比公司的老板为了限制总经理和总经办的权力,专门成立了一个改革小组,用来架空总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