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山东出响马河北出什么( 三 )


类似的事情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但是山东响马最为出名 。首先是得益于山东对响马而言存在地理优势,山东省内多丘陵连绵不断,且山丘地势不高,而鲁西地区又以平原居多 。这样的地形很利于响马隐藏、躲避和逃走 。
遇到抓捕的军官能够利用低矮的丘陵四处躲避,丘陵虽然起伏但是地势不高不陡,起码能够迅速逃跑,虽然人数不多但是能够快速化整为零削减对方的数量优势 。
山东响马群队成规模,之所以聚集出这么大的队伍也是因为当地的气候和农业影响 。当时的山东属于传统农业区,当地经常遭遇洪水和旱灾等自然灾害,一旦遇到这样的灾害 , 温饱就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而且山东地区人口也相对密集,所以很多县市都是受灾受难的主要对象,导致当地百姓无法正常生活 。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就会选择成为响马的一员 。关于山东的响马多的记载,史籍中比比皆是,比如《清实录山东史料选》中就有记载:
“其余如沂州属之幅匪、武定属之枭匪及土匪、骑马贼,随地皆有 。”
乱世英雄不问出生,河南蹚将从匪到将:
山东因着这样的原因成为响马的温床 , 而在别的地区同样也有强盗土匪,只是各地有各地的特色,因此名字不一样,比如河南的就是蹚将 。蹚将是出现于明朝末期的一种土匪文化,明朝末期天灾不断,历史上记录明朝度过了一段小冰河期,当时的河南一带受此影响很大 , 常年颗粒无收,百姓饿死的事情时有发生 。
为了改造环境获得更好的水利资源,百姓们开始修建水利工程 , 培养出很多木匠、石匠等工人,被称为蹚匠,还有专门的蹚匠班子,有杆头专门负责找活分发工钱,这种班子一直延续到清朝末期 。
到了民国时期,活少人多,很多蹚将班子支撑不下去,开始参与一些比较轻的匪活,帮助土匪一起劫道掠财,所以当时有“明蹚将暗匪股”的说法 。当然也有一些人因为朝廷官员的不作为,对百姓的悲惨生活看不下去,遂劫富济贫,这些人的形象大多包裹着一条巾帕,装扮如同旧时的武将,所以百姓久而久之称呼为蹚将 。
当然,关于蹚将还有一些别的说法,这些说法来源不一,很难辨别究竟哪一种才是真的,但是蹚将在河南成为强盗、土匪的代名词确实真真的 。
蹚将在历史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 尤其是清末时期,蹚将中的不少人都是为反清而战的蹚将杆子,但是人数不多势力不大 , 也只能干些绑架人贩、要钱要粮的事来维持生计,后来条件充沛队伍壮大,改为劫富济贫、平均地权为目标 。
蹚将发起的队伍在二十世纪初是很普遍的 , 很多武装部队都是由蹚将发展而来,民国初年的白朗就是蹚将出生,他的队伍一度影响很大攻城略地 , 辗转五省攻打五十多座城池,最终倒在段祺瑞手下 。
这些蹚将对社会政治和经济都带来打击,虽然有些蹚将对社会造成了损失 , 但是也有很多人对历史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很多在后期成长为为民而战的战士,为我们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 这还是值得赞扬的 。
实际上,不论是山东的响马还是河南的蹚将,他们中的很多人并非天性恶劣 , 而是迫于生存和生活压力,不得不走上了打家劫舍、聚众为盗的道路 。如果给他们一条生路,他们还是很愿意继续做回以种地为生的普通人,或者做点小买卖的生意人,总之 , 真正天生的强盗是很少的 。
改革开放之后,这一类的土匪早已销声匿迹,融入百姓群体之后 , 毕竟生活得到改善再也不用通过劫道抢劫的方式维持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