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不立文武双全的朱棣,朱元璋朱棣( 四 )


但是,如此善良,仁柔的皇孙,如何是自己那个从11岁封燕王 , 20岁就藩,开始跟鞑靼人征战杀伐的叔叔的对手!

朱元璋为什么不立文武双全的朱棣,朱元璋朱棣

文章插图
二、伴君如伴虎,朝臣们胆战心惊的日子过够了(一)老子杀功臣,儿子杀蛮人,都够“硬”
这一点在朱元璋册立继位人的抉择中是至关重要的,大家不要认为,封建帝王就真的可以随心所欲 , 独断专行,皇权之争,朝堂之争 , 是需要各种权利制衡的 。
其实在朱元璋的众多子嗣中,朱棣是最像朱元璋,甚至因为常年驻守边疆 , 比自己的老爹还要冷血嗜杀 。从20岁开始,到入住南京,最后定都北京,燕王殿下基本每天都拎着刀子在跟鞑靼人干架,令行禁止的行伍之风 , 远比那些在朝堂上磨嘴皮子的软刀子来的更直接,更猛烈 。
而当时的满朝文武,在朱元璋的高压下活得那叫一个战战兢兢 , 毕竟大明朝的老祖宗不仅喜欢杀功臣,更是有太多的耳目打听小道消息 , 说不定哪一个就让自己丢了小命 。
朱元璋为什么不立文武双全的朱棣,朱元璋朱棣

文章插图
大臣们既要担心早起上朝,晚上能不能安全下班回家 , 还要担心晚上家里的墙透风 , 把什么哪些重要的东西丢了,然后锦衣卫来敲门 , 那么这家的房子过几天就要换主人了 。
于是大臣们都日盼夜盼朱元璋老爷子赶紧挂掉,换上仁厚的朱标来当领导 。可是没想到朱标愣是没熬过朱元璋,眼看着战场上冲杀出来的朱棣要回来接班当太子,肯定满朝文武一片哀嚎:这苦日子还有头儿没头儿了?
(二)既然都是打工,当然得找个好伺候的主子
朱元璋在立储这个问题上,并不是从来没有考虑过朱棣,他自己心里也清楚的很,这个最像自己的老四才最适合那个位置,但是总有那么一点不情愿,所以他就去问了一些所谓的心腹大臣 。他问翰林学士刘三吾:“太子死了 , 皇长孙(朱允火文)年幼不懂事 。治理国家必须选对人,我想让燕王接班怎么样?”(其实这里朱元璋还是有点想让老四继位的打算的,如果这时候有一些有分量的人站出来支持一下,说不定就没有后来的靖难之役了)
但是……
刘三吾是知识分子,走的是文弱风 , 你问他谁当储君,他当然只推荐自己的同类 。他头摇得像拨浪鼓:“立燕王绝对不行!如果立燕王,那么秦王、晋王怎么办?皇长孙朱允炆四海归心,大家都拥护他 , 您可以安心睡大觉 。”
其实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国家经过朱元璋的治理已经非常稳定了,高压的军事独裁并不太适合国家的治理,恰好需要文明德化的教育,所以说大多数臣工支持朱允炆也不能说完全是出于私心 。
朱元璋为什么不立文武双全的朱棣,朱元璋朱棣

文章插图
而事实证明,大臣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当年的选择也是正确的:朱允炆上台,偃武修文,官员们睡觉的时候 , 脊梁骨也敢挨着炕席了;但是好景不长,朱棣杀了回来,赶跑(或者烧死)了朱允炆 , 又开始了大开杀戒 。虽然说,朱棣是个雄才大略的好皇帝,但可能在大臣眼里 , 他绝不是一个好上级,给朱棣打工,实在是太难了……
小结:皇权之争 , 强者为尊,立弱不立强终成祸患
明太祖朱元璋册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最终承继帝位 , 也许是出于爱屋及乌的考虑,也许是朝堂权衡的结果,也许他想将自己亲手开创的王朝打造成一个儒雅仁慈 , 包容并蓄的过度,但是他权衡多方的选择,最终非但没有给自己的爱孙留下大好的江山,更是招来了自己虎视眈眈的儿子“打劫”,最终结局成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