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曾三次访聘诸葛亮,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史称“三顾茅庐” 。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
一、荆州名士集团
三顾茅庐,是世人津津乐道,传颂已久的佳话 , 刘备礼贤下士,孔明玄德君臣知遇 , 但也有人从现代视角出发,将其解读为诸葛亮自我炒作的产物 。其实诸葛亮的脱颖而出,自然是由于他不世出的才能与刘备的求贤若渴,但细看《三国志》等文献,就会发现这些我们熟悉的剧情中,暗藏着很多人不曾注意的细节 。
诸葛亮的出场,确实很像一场炒作 。大家应该都有印象的是,荆州有个隐士,叫司马徽,也即是水镜先生,在《三国演义》中是宛如世外高人一般的人物 。刘备曾经向他请教天下大势,他却谦虚地说到,我只是个儒生俗人 , 哪懂得时务呢,识时务的人,也就是天下形势的,那得是俊杰 。刘备顿时对谁是俊杰,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询问之下得到的答案,就是卧龙与凤雏 。在司马徽的评价中,俊杰与一般的儒生,有着本质的差距 。这样的桥段 , 《三国演义》的描述则更为戏剧化 。
文章插图
徐庶比诸葛亮先投奔刘备,很受刘备的器重 。与演义不同的是,徐庶并不是在临走前才推荐了诸葛亮,而是在投奔刘备后不久,就和他说:“诸葛亮是卧龙 , 将军你想见他吗?”刘备听了就说:“那你去带着他一道投奔我 。”可是徐庶却说:“这个人,只能你去找他,而不是叫他来 。将军应该屈驾拜访他才是 。”
经司马徽、徐庶这样一番渲染,刘备还没有见到诸葛亮,心中却早已满是期待了,毕竟这两人已经是高人了,比他们还厉害的人得是啥样呢?荆州名士们的赞誉、推荐 , 仿佛都是在为一个盖世无双的国士,一部剧目的主角的出?。?作各种必要的铺垫,于是便有了“三顾茅庐” 。
三顾之礼是极为隆重的礼节,通常在天子迎接德望极高的大儒才使用 。对一个无官无职且年轻的人行此大礼,实在是极为反常 。刘备这么做,除了表明对诸葛亮的重视,无疑是在向还处于观望态度的士人,表明自己对人才的渴望;同时也是在向关张这样的核心成员表明 , 不可怠慢此人 。
文章插图
这里体现的,这是东汉末年评定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机制,人才优劣高低,以权威人士的口碑或口头评价为准,而这样的口头评价 , 来自于类似司马徽这样的士族领袖 。曹操就是凭着“治世能臣,乱世奸雄”,这句似乎并不怎么好的评语,开始崭露头角 。
荆州名士的领袖,除了司马徽,还有更年长的庞德公,司马徽把他当大哥一样对待,据说庞德才是他的本名,公是司马徽加在后面的尊称 。按照日本学者渡边义浩先生的研究,这两人在荆州士人中声望极高 , 他们对荆州人才的评判,决定了这些人的优劣等次,成为各路诸侯用人的重要参考,以他们为核心 , 形成了一个荆州名士集团,这里所说的荆州名士,既包括司马徽、庞家父子等本地土生土长的人 , 也包括孔明、崔州平、石韬等中原南迁定居于此的士人 。他们虽然在野 , 但平时切磋学问,讨论家国天下的大事,同时也分享信息,相互扶持 。他们对当时的荆州之主刘表并不欣赏,觉得他不是明主,所以一直在等待值得辅佐的对象,借以成就一番事业 。
- 刘备的兵力并不强,为何能从刘璋手下夺走川蜀呢?
- 刘封屡立战功,却被刘备冤杀
- 是什么促使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攻打东吴呢?
- 张良作为刘备谋士 在刘备称帝路上帮助有多大
- 曹操和孙权都是一等一的枭雄 诸葛亮最后为何选择刘备
-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什么加强了与东吴的联盟?
- 蜀汉只是一个地方政权,为什么刘备却能封儿子为鲁王?
- 刘备是汉室后裔建立蜀汉 该政权为什么不属于汉朝
- 夷陵之战要是刘备获胜 三国的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
- 悉尼海港大桥攀爬门票「只是在悉尼海港大桥拍照女子竟损失$35万史上最贵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