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此地自古以来都是兵家的必争之地 。那么秦国兼并蜀地的意义在哪里?蜀人对秦文化有认同感吗?其实秦国在完成蜀地的征讨之后 , 除了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之外,也加强了蜀地对秦国的文化认同感,从技术到习俗,甚至后来的殡葬礼仪,都是蜀地对秦国文化认同之后的产物 。
一、秦与蜀之间的纷扰斗争
1.秦国的运营与发展
秦国与蜀地之间的关系要从秦国的立国和发展开始说起 , 秦国虽然也是周王室分封的诸侯,但其与其他的诸侯不同 。西周在朝政中所采用的乃是分封制与宗法制,这两种制度说明西周的制度乃是血缘关系维系下的等级制度 。
而秦国不同,当时秦国的统治者乃是前朝大臣的后人,只因在归顺周朝之后由于非常擅长“养马”所以受到了周王的赏识,并且给予了可以世袭的封地 , 这才给了秦国运营和发展的机会,而当初秦国的封地就是在边陲地区 。
此后的秦国虽然称得上是一方诸侯,却也属于寂寂无名之辈,但那时的秦国还是比较忠心于周王室,在其衰落而无人理会之时,秦国曾经多次率兵救驾,这就导致周王室分给了秦国更多的土地 , 而后西周灭亡东周分裂,秦国到了秦穆公手中 。
文章插图
秦穆公看到了周王室衰落的现状和其他诸侯纷纷脱离管辖 , 最终决定实现一番宏图大业 。第一步就是从建立自己的势力开始,首先要做的就是平定周边的少数民族,所以在秦穆公的领导下 , 秦国开始讨伐周边的少数民族 。
秦国领地本身就地处边陲,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大有?。?但先后都被秦国所征服 。在此之后,秦国就需要面对一个最强大的敌人“蜀”,随着秦国地盘的扩大 , 和蜀地的冲突也是时常发生,但是迫于双方的顾虑 , 大规模的战争并未爆发 。
如此这般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 , 直到秦惠文王做了秦国的国君,并且很快着手进行灭蜀的计划 。
2.朝堂争议
在当初秦国决定伐蜀的时候,朝政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争论 。当时惠文王作为君主,是最早决定伐蜀的,正当军马筹备中的时候,韩国竟然领兵入侵,就在此时,朝中著名的外交大臣向惠文王提出了“伐韩”的建议 。
这个提议在当时得到了朝中很多人的赞成,一方面蜀地的势力未知,此去实在是有些冒险,另一方面蜀中之路崎岖无比 , 并且多具山川之险,道路难行 , 即使大军到处也不一定可以安然到达 。但是也有一少部分人主张伐蜀 。
朝中有一位叫司马错的人认为 , 要想成就王图霸业,首先就要扩充地盘,尤其是对于现在地处边陲的秦国来说,地理位置实在没有进取中原的能力,而蜀地的位置就像是通往中原的补给站 , 所以必须要首先讨伐 。
另外 , 在他看来,自惠文王继位之后,秦国与蜀地之间的矛盾不断,摩擦频繁 , 如果选择伐韩,那么很容易让蜀国趁虚而入 , 这对秦国来说不是好消息,而一旦韩国军队退却,一时很难第二次战争,所以正是伐蜀的最佳时机 。
最终在一番考虑之后,秦国最终还是决定伐蜀 。
3.兼并蜀国
其实在秦国伐蜀之前,蜀地自身也出现了问题 。当时的蜀地也发生了分裂,苴国脱离蜀国并割据了自己的封地 。当时苴国许诺其与蜀国为附属关系,所以当时的蜀王就不怎么在意,但是一段时间之后,苴国逐渐和另外一个叫巴国的政权亲近 。
- 楚国人为什么那么恨秦国人?两国有何恩怨?
- 巴蜀地区荒凉秦国却强占 秦国是出于什么原因
- 战国时期持续了两百余年,为何最后取得成功的是秦国?
- 芈月是楚国人,为什么为了秦国处处与楚国作对?
- 东周时期的诸侯国那么多 周天子为何最看不起的是秦国
- 秦国和楚国在进行决战的时候 三晋为何选择站在秦国这一边
- 秦国强大的之后 关东各国为何针对的是楚国
- 秦国灭楚的著名战役,秦国楚国大战
- 不进则退忘战必危哪些原因使得秦国走上了变法强国之路
- 齐国和秦国同时称帝,齐国与秦国同时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