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价值多少钱?

银元这个东西,相信很多朋友们在影视剧中都有看到过了,这个就是历史上的普通家庭中一个月最基本的生活支出货币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这一块银元的价值就被越来越多的人看不上了 。不过就是这小小的一块银元 , 在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那可是很值钱的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民国时期的大洋到底值多少钱吧 。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价值多少钱?

文章插图
首先我们要考虑的是,民国时期的物价肯定跟今日的物价是没法比的,所以这个我们就应该通过史料的记载在对照当时日常生活用品等一些不同的因素来进行物价对比 。对比之后再来计算一块大洋的购买能力 。具体的我们可以先用一些物品的价格来进行比较计算,不过当然了,物价的高低也是会随着时间或是地点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在这里小编也就只能计算个大概的数值了 。
首先我们现在看看当年上海的市场价,从大米、猪肉、蔗糖、棉布等一些生活用品入手 。在1872年期间,上海市场上的大米单价是每石2.7银元,所谓一石指的就是10斗,大约也就是160斤 , 约合差不多180市斤左右 。因此得出当时的大米价格大约在1.5分银元的样子 。时间到了1901年,米价已经上涨了,涨到了2.2分银元一斤 。当时的一块大洋就价值70元 。又到了1911年,在接下来的10年期间,米价进入了一段时间的稳定期 , 一斤米大概3.4分钱,而当时的一个大洋是可以买到30斤的上好大米的 。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价值多少钱?

文章插图
在那一段时间里,一块大洋是能够买到8斤猪肉的,一斤大约是1角2分钱左右 。若是用一块大洋拿去买不料,是可以买到10尺棉布的,一市尺一角钱 。当年的白糖是一斤6分钱,油的价格会偏高一些,一斤8分钱 。盐是最便宜的,一斤估计还不到2分钱 。也就是说一块大洋折合成现在人民币的话大约在45元左右 。
到了1920年到1925年期间,上海市场上的米价大概是一市石9.5银元,一斤大概是5分钱的样子,当时的一个大洋可以购买到18斤大米 。一个大洋能够买到7斤左右的猪肉,面部只能买到8尺 。其他的什么白糖、油、盐等都有所上涨 。这个时候一块大洋的购买力度已经开始缩水了 , 折合现在人民币的话大约是在35-40块钱的样子 。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价值多少钱?

文章插图
再继续往后的十年时间里,上海的米价还在上涨,一市石已经需要10银元左右了,一市斤大约6分钱,一块大洋只能购买16斤的大米了,买猪肉也变少了,大概只能购买到4-5斤的猪肉 。同样的棉布也减少了,只能买到6尺了 。白糖、植物油等等继续价格上涨 。到了这个时候 , 一个样的这个人民币的话大约也就30-35块钱了 。
当然了小编前面也提到了一个大洋的购买力度 , 这地域的不同肯定也会有不同的情况 。上海当年的物价要比北平要高一些 , 高出比例值大约在15%的样子 。在《银元时代生活史》中说到过:大概是华北地区的每块大洋相当于上海价值的一倍以上,这里是以收入计算的 。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价值多少钱?

文章插图
在30年代的时候,一块大洋在北平价值还是很不错的,豪迈的来一顿羊肉火锅那是绝对够了的 。但是到了上海却只能吃两人份的西餐一次 。对于那些没事就喜欢在公园里面瞎晃悠的贵妇们来说,这一块大洋基本上是一张各种公园的月卡待遇了 。大半个月在公园里瞎晃悠是绝对没问题的 。若是想要看什么演出的话,就只能买10张入场卷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