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和亲十分常见 北宋王朝为何从没有和亲( 二 )


虽然宋代做出了"纳"币于辽的委曲求全让步 , 但是辽国也同意了宋代提出的增岁赂条件 , 约束西夏与宋和谈 , 于是辽、夏之间关系恶化,甚至了爆发战争 。此次议和谈判"自是和亲之议颇息",并没有进行和亲通好,却依然达到了"安边"以及"分化辽夏关系"的同等效果 。那么,为什么宋仁宗都同意嫁宗室女给辽国皇子联姻,"独弼以结婚为不可",甚至贾昌朝还明确提出了"和亲辱国"的观点呢?

古代和亲十分常见 北宋王朝为何从没有和亲

文章插图
宋代多数士大夫都以正统文化大国自居
三、北宋无和亲的主要原因分析
如前所述,北宋与周边外族政权之间具有和亲的两种常见背景,也曾有过和亲的设想,但最终并未成行 。
强烈的民族偏见首先,从宋廷大臣的反对观点来看,明显是出于强烈的民族偏见 。宋人尤其是为官的士大夫群体秉承"惟中国天地之正气也,天命所钟也,人心所会也,衣冠礼乐所萃也 , 百代帝王之所相承也"(《宋史》)的中原正统王朝观念,充满文化优越感 。即使是看待以学习、模仿汉文化而建立起游牧与农业二元经济政体的契丹辽国 , 依然以山寨本国的"夷族"视之,从心底不屑结为姻亲 。而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宋仁宗面对西夏"请尚公主"的和亲要求,直接以"昔尝赐姓"的为理由婉拒,遵守中原同姓不通婚的传统习俗也是立足于文化自信的体现 。
古代和亲十分常见 北宋王朝为何从没有和亲

文章插图
"安史之乱"时契丹杀害唐代和亲公主向安禄山邀功
岁币比和亲带来的和平更稳定其次,从前朝唐代牺牲公主个人幸福远嫁和亲很多时候都不能有效地应对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的前车之鉴来看,不仅公主本人被迫改嫁、被抢、被杀的悲剧屡见不鲜,还容易被对方以增加公主汤沐邑为借口不断索要土地财物 。这样的后果严重背离了封建王朝奉行的以"仁"为核心价值的主流儒家思想体系 , 从现实的角度考虑,联姻也存在有失体面、人财两失的风险 , 还不如直接以岁币的形式年年赎买和平稳当 。
宋代经济发达,有增岁币的经济基础而且宋代的社会经济水平高度发达 , 工商业首次超过农业成为了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 。从《宋史》中的"食货志"等文献资料来看,北宋的年财政收入曾达到1.5亿缗钱的峰值 , 北宋中期的一般年份也有1.1到1.2亿缗钱,对外送出的绢、银折算下来其实不算太多 。
国内良好的经济基础为或战或和的外交政策都提供了雄厚的物质保障:战,打得起,国家集中财政能够应付庞大的军费开支;和 , 岁币虽然成为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但是换来了长久的安定和平与繁荣的边境贸易,可以说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
拒和亲增岁币成惯例此外,以"文治"为特色的宋代从宋太祖赵匡胤立国起就鉴于唐末藩镇之乱以及自身的陈桥驿兵变的上位经历,而深深忌惮武将势力在战争中坐大,一方面消解其权势,并通过嫁娶联姻的方式与众武将家族共享富贵,另一方面打破了从军事上决胜负收复失地的惯性思维,开创了敛聚财富,优先考虑通过谈判、赎买等和平方式收回幽燕土地民庶的设想 。其后宋代在对外军事上的失利迫使宋军放弃北伐,转为全面防御,最终形成了"守内虚外"的既定国策 。
宋代统治者一贯保守奉行"祖宗家法"定制,在和议中拒和亲而增岁币实质上也就是一种循旧例的常规操作思路 。
古代和亲十分常见 北宋王朝为何从没有和亲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