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宋和亲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和亲”在古代很常见,为何北宋却从不“和亲”?背后逻辑是什么?
引言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妻单于"(《史记》),遣嫁汉女与匈奴冒顿单于"和亲",自此以后历代中原王朝统治者普遍都选择与周边的外族政权进行政治联姻,缔结"翁婿之国",如汉代的"昭君出塞"、唐代的"文成公主进藏"至今仍是家喻户晓的和亲典故 。
然而宋、明两个朝代却没有一个以"和亲"的名义嫁去异邦的公主或贵女,这一事实不得不令人侧目 。其实从史料来看 , 北宋代廷也曾考虑过与并立的辽国进行和亲的可行性 , 君臣奏对之中也不乏关于此事的议论 , 但是终其一朝都没有出现和亲的实例 。本文就来为大家简单地分析一下北宋无公主和亲史实背后的政治逻辑 。
文章插图
汉代"昭君出塞"主题国画
一、古代"和亲"的外交意义一览
当代历史专家崔明德先生在其所著《中国古代和亲通史》中认为,和亲最常见的两种背景分别是:1、双方政权关系比较紧张,一方对另一方构成战争威胁;2、双方政权关系处于平稳和好阶段,通过联姻保持和巩固盟好局面 。同时,他将我国古代"和亲"的功能及性质概括为七大类型,分别是:
1、"安边型",典型代表就是汉朝及匈奴的联姻;2、"结交军事同盟型",如动荡分裂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方割据势力以和亲为手段拉拢盟国;3、"分化瓦解少数民族政权型",如隋唐时期与突厥的和亲;4、"借兵及酬恩报德型",如"安史之乱"后唐代与回纥的和亲;5、"发展关系型",如唐代与吐蕃彼此知道不多,双方都有结交之意;6、"巩固盟好型",如辽夏结为盟好一致对宋;7、"政治联盟型" , 如清代的满蒙联姻 。
由此可见 , 历代和亲公主的远嫁本质上就是封建王朝为了巩固自身政权 , 加强中原地区与边疆民族政权"为我所用"的联系而实行的一种处理民族关系的外交手段 , 虽然长期来看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 但并非是不可取代的唯一方式 , 北宋就开创了新型的维护民族关系策略 。
二、北宋庆历年间的"和亲"之议
宋代疆域以北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国 , 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以及高昌、于阗、龟兹等政权 , 东北有女真族建立的金国 , 西南还有云南大理、西藏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自立国起就相继面对辽、西夏和金国所构成的严重边患,既频繁交战,也达成过很多和议,有过较长时间的太平日子 。但是北宋甚至南宋都没有通过出嫁公主与异族政权和亲的方式来达成维护边境平宁的政治目的,而是采用了以"岁币"赎买和平的手段 。
文章插图
北宋名臣富弼剧照
然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辽国趁着宋代与西夏连年交战的契机,提出了割让关南十县的要求,同时意图娶宋室女,而且指明要仁宗当时唯一的亲生女儿与辽兴宗耶律宗真的长子耶律洪基联姻 。与辽国交涉的大臣富弼"具以闻,帝唯许增岁币 , 仍以宗室女嫁其子"(《宋史》),仁宗只同意将"信安僖简王允宁女"嫁过去 。
富弼却认为让谁去和亲都不行,在谈判中不但据理力争打消了辽国索地的想法,而且以"结婚易以生衅,况夫妇情好难必,人命修短或异,则所托不坚 , 不若增金帛之便也"为由,诱使辽国主动放弃和亲的念头,并从对方的反应中揣摩到其"意在多得金帛"后,极力压低宋代公主陪嫁财物的价值,"南朝嫁长公主故事,资送不过十万缗尔" , 最终达成了宋代在"澶渊之盟"的基础上"每岁增绢一十万匹 , 银一十万两"的"庆历增币"(辽称"重熙增币")的协议 。(《续资治通鉴长编》)
- 刘秀为何能完成东汉统一战争?他在人员任用方面十分出色
- 古代经典民间鬼故事大全 会伸冤的女鬼
- 古代民间真实鬼故事 横行乡里的三个恶霸
- 古代的花轿有哪些种类
- 古代经典民间鬼故事大全 能结阴亲的尸体
- 张绣为什么会被曹丕痛恨,曹操重用?
- 古代民间灵异事件 白莲花成精
- 古人取名字颇有讲究 古人名字的讲究
- 古代悬疑破案故事 枯井里的女尸
- 古代民间真实鬼故事 寡妇门前是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