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帮助秦国有功 最后为何落到五马分尸的下场

对商鞅和秦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商鞅对秦国有功 , 为何落得五马分尸的下场?
【商鞅帮助秦国有功 最后为何落到五马分尸的下场】《商鞅》诗云:“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商鞅徒木立信的故事流传至今 , 他的变革之法令秦国强大,然而却落得个五马分尸的下?。?令人唏嘘不已 。
秦国地处边陲 , 最终能取得一统天下的伟业,除了历代君主的励精图治之外,也得益于秦国采取的人才招揽政策 。六国人才前来相助,秦国不强大都不行,其中有一人的到来奠定了秦强盛的根基,他就是商鞅 。

商鞅帮助秦国有功 最后为何落到五马分尸的下场

文章插图
商鞅来到秦国之后协助秦孝公进行改革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大增强,为后面秦始皇征伐六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过,商鞅本人却不懂得变通 , 太拘泥于严酷刑罚 , 最终遭人陷害,落得个五马分尸的下场 。
商鞅对秦国有大功,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此外,据说在商鞅行刑那天,秦国百姓欢呼雀跃,仿佛报了血海深仇一般,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商鞅入秦,怀揣着强国之法
在战国中期,法家思想已经逐步发展完善,而各国在法家的指导下纷纷开始强国之路,然而从列国采取的变法举措中,可以明显看出有两派 , 一种是李悝、吴起、商鞅为代表,另一种则是以申不害为代表 。
两种派别主张实施解决问题的手段有着天壤之别,前者认为法令高于一切,任何贵族,包括皇族都不能凌驾于制定的法令之上;后者则通过扩大君主的权力来限制贵族,使国力发展最大化 。
长期处于蛮荒之地的秦国向来不受中原各国待见,所以秦孝公迫不及待地招揽人才,欲要强秦,他在《求贤令》中明确表示想要收复失地,扩张领土:
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 。
秦孝公需要的就是拥有强国之术的人才,他想要“强秦”,而商鞅的主张则得到了秦孝公的欣赏,商鞅认为实现霸道必须依靠强而有力的法令 。为了增加百姓对法令的信服度,商鞅特意表演了一场“南门徙木”的把戏 。
商鞅帮助秦国有功 最后为何落到五马分尸的下场

文章插图
为了使法令更具有威慑性 , 商鞅不顾犯法太子的求情,坚持对其师傅进行惩罚,法令的公正、公平得到百姓们的认可,在全国推行法令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这也成为秦国强盛的根基 。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 , 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成也变法,败也变法
商鞅主持的变法可以说颠覆了秦国以往实施的所有制度,特别是贵族集团成为最大的受害者,一个贵族子弟成年后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在家族的帮助下在朝堂谋取一个职务,晋升的唯一途径就是立功 。
秦国贵族们对商鞅是恨之入骨,那么平民百姓就一定是支持商鞅的吗?也不尽然,百姓们对商鞅的态度也是不服居多 。首先是因为商鞅并不是秦国人,在秦国没有任何威望,其次,商鞅在开始主持变法时,不仅秦国朝廷大臣们反对,民间百姓对此也是怨言颇多 。
商鞅可以不重视贵族们的看法,没想到对秦国百姓也持看不起的态度,他十分傲慢地说:
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
商鞅认为老百姓什么都不懂,看不懂他的做法很正常 , 等到成果出现,这些百姓就该开心了 。之后,商鞅发扬法家酷刑 , 在担任秦国国相时,用刑手段就非常残忍,他曾经亲自前往渭水处决一批触犯法令的犯人,然后命人将尸体扔进渭水,导致这条河都被染成了红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