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对秦朝忠心耿耿的 秦王最后为什么还要赐死他( 二 )


秦国退兵之后,赵国失地千里,40多万人失去了自己的儿子、丈夫、父亲,举国悲愤,贵族不复往日的骄奢糜烂,国人一心想着报仇雪恨,内部空前团结 。而所谓的割地求和不过是权宜之计,赵国在割地之时突然变脸,将本割让给秦国的土地送给了齐国,同时结成了燕韩赵魏齐联盟以抗击秦国 。
这时候昭襄王才意识到自己被赵国耍了,大怒,欲派兵二次伐赵 。但是白起却劝昭襄王,认为此时赵国已经与他国结成联盟,秦国连年征战,士卒疲敝不堪,需要休养生息 。自己也卧床生病,无法领军,伐赵错过了最佳时机,所以暂不要轻动兵戈 。
昭襄王抹不开面子,不听,派王陵率大军进攻赵国 。结果王陵在邯郸城下大败,损失4万多秦国精锐 。
这时候昭襄王没辙,只能派范雎来请他出兵,但是白起认为之前攻打赵国就已经错过最佳时机,现在又损失4万精锐 , 是不可能攻下邯郸的 , 再次拒绝领军 。
范雎本就和白起有仇,回去向昭襄王汇报时各种添油加醋,说白起居功自傲,爱惜羽毛不愿领军 。昭襄王自然大怒,认为白起不识好歹,但碍于白起的功勋,不好责罚 。但是此时,白起与昭襄王之间已经出现裂痕 。
杜邮自刎
白起不愿出战,而楚国春申君和魏国信陵君出兵十余万支援赵国 , 将秦军反包围 , 秦国伤亡惨重 。白起了解后说:“当初昭襄王不听我的计谋,结果如何?”
秦昭襄王本就晚年掌权,权柄不稳,加上白起这样的国柱都说出如此之话,对他的威信是种极大的削弱,自然怒火中烧 。直接将白起贬为庶人,强迫他去往前线 。白起只能抱病前往前线,无可奈何本就是病痛之躯,如何走得快?
范雎看中机会,又在昭襄王面前给白起补刀,说白起“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 。意思时白起不服,一路都在抱怨秦昭襄王,所以故意走得慢 。秦昭襄王这时候完全失去理智,直接派出使者带剑赐死白起 。

白起对秦朝忠心耿耿的 秦王最后为什么还要赐死他

文章插图
影视剧照“白起无可奈何”
当白起走到杜邮的时候,使者追上了他 , 白起闻言后大叹:“我本来就该死 。长平之战,我用欺骗的手段把活埋赵军降卒几十万人,这就足够死罪了!”说完拔剑自刎 。
至此,一代将星白起陨落 。而秦昭襄王灭亡赵国的想法自然也如白起所说,早就错过最佳时机,最后也不了了之 。直到30年后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赵国才被王翦所灭 。
总评:
【白起对秦朝忠心耿耿的 秦王最后为什么还要赐死他】白起作为一名军事家,将领 , 其人的能力与功勋都是无可挑剔的 。但是在政治方面 , 白起和岳飞是同一个级别 。身为前朝将军,亲信遍布朝野,自己也很能打,这样本身就容易遭受猜忌,同时还得罪了身为秦昭襄王亲信的丞相范雎 。
而在前线战事不利,国内怀疑昭襄王的执政能力之时,却没有站出来替自己君主分忧 , 反而屡屡跑来打昭襄王的脸,对昭襄王攻赵的战略决策说三道四,甚至抗命 。换做任何上位者,都不希望有这样的手下 。所以白起之死,在其自身本不懂政治,晚年爱惜羽毛却忽视了君王的感受,最后落得个自刎收场,惜哉?痛哉 。
参考:《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史记·范雎蔡泽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