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乱世出英雄 。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我们知道袁绍出身“四世三公”的袁家,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所以袁绍前期是非常具有政治号召力的 , 很多人愿意追随他 。像曹操阵营中重要的谋士荀彧、郭嘉都曾短暂跟随过袁绍 , 不过他俩人最后明智的选择了离开 。尽管如此袁绍手下还是有号称八大谋士 , 然而这所谓八大谋士却派系纷乱 , 实在是让人眼花缭乱 。
我们先来看看所谓八大谋士:沮授、田丰、许攸、逢纪、审配、辛评、郭图、荀谌 。辛评还有个弟弟辛毗也是袁绍的谋士,我们把他和辛评放在一起看 。现在开始分派系了,擦亮眼睛好好看好了 , 不然容易搞乱 。
两汉三国去先秦不远,所以人们的地域观念很浓重,首先是同郡之人最为亲近,然后是同州之人,然后再分为南人、北人 。甚至边州、边郡之人也互相有亲近感,比如吕布曾经和刘备套近乎,就说我们都是边地人 , 吕布是九原郡,刘备是涿郡,都守卫着帝国北疆 。
因此总的来说 , 袁绍帐下谋士可以简单划分为河北、河南两大派系 。因为袁绍身为冀州牧,当然需要冀州本地豪强、士人的支持,沮授、田丰、审配都是河北人,所以他们可以作为河北系;但其实袁绍最信任的是河南系,尤其是在后期,因为袁绍是汝南人,辛评、郭图、荀谌是颍川郡人,颍川和汝南同属豫州 。逢纪、许攸是南阳人,南阳虽属荆州 , 但其实离汝南很近 , 所以不难理解为何袁术当时逃奔的时候,选择占据南阳郡 。
但是这种划分只能算是一个总体的划分,因为袁绍手下的谋士并不是如此简单,他们实在太喜欢拉帮结派搞内斗了,所以袁绍失败实在是情有可原 。在官渡之战前,这些人还能团结一致发展壮大 , 就和现在很多公司创业一样,上升期自然都是一片欣欣向荣 。但是当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 , 必然会产生分歧,沮授和田丰反对袁绍南征曹操,审配、郭图等人则坚决支持 。
沮授、田丰
![汉末三国时期袁绍麾下都有哪些谋士?](http://img.ningxialong.com/230527/1334345042-0.png)
文章插图
沮授是资格是最老的、官职最高的,也是袁绍集团最重要的谋士 。汉灵帝年间,沮授仕州别驾,举茂才 。别驾,又称别驾从事,是州牧以下最重要的官职 。所以沮授早期比袁绍的官职都高,后来又担任韩馥的州别驾,袁绍领冀州后,和沮授有一番谈话,可以称之为“冀州对” 。沮授为袁绍规划了发展战略 , 如何统一河北,然后争天下,沮授也是最早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 。
田丰也是老资格,也曾被举茂才,能够被举茂才的在两汉那绝对是佼佼者 。像曹操这种,也不过是“年二十举孝廉” 。田丰性格刚毅正直,接受袁绍的征召是为了匡救汉室 。沮授和田丰如果能够划为一派,首先是因为他们都是冀州人 。其次是因为英雄所见略同,他们两人都是第一流的谋士 。可惜官渡之战后,沮授拒不投降被杀,田丰被袁绍自己杀死 。沮授、田丰一死袁绍败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
审配、逢纪
审配为人正直 。袁绍领冀州,审配被委以腹心之任,并总幕府 。河北平定,袁绍以审配、逄纪统军事,审配恃其强盛,力主与曹操决战 。曾率领弓弩手大破曹军于官渡 。官渡战败,审配二子被俘,反因此受谮见疑,幸得逢纪力保 。袁绍病死,审配等矫诏立袁尚为嗣 , 导致兄弟相争,被曹操各个击破 。曹操围邺,审配死守数月,终城破被擒,拒不投降 , 慷慨受死 。
- 三国时期徐晃与颜良的实力相比如何?
- 读了三国演义你明白了什么
- 赵云作为刘备时期的老将,蜀汉后期为何会郁郁而终?
- 毛玠:东汉末年大臣,为人廉洁,激起天下廉洁之风
- 明朝时期的东林党那么庞大 清朝时期为何不见他们
- 邢颙:东汉至曹魏时期官员,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 司马歧:三国时期曹魏官员,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 鲍勋:三国时期曹魏官员,因性情刚正而得罪曹丕
- 三国时期,蜀汉先于吴国灭亡,是因为什么?
- 为何雄才大略的曹操,在汉中之战还未结束时选择了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