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轰轰烈烈的武昌起义爆发,革命热潮迅速席卷全国 。不久后南方数省纷纷独立摆脱清廷的控制,随着民主主义情绪的进一步高涨,清朝退出历史的舞台是时代所趋 。1912年清帝溥仪宣布退位,移居颐和园 。然而却有人时隔五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拥立皇帝复辟清朝 , 这个人就是张勋 。
张勋原名张和 , 字少轩、绍轩,号松寿老人,江西省奉新县人 。1917年6月张勋利用总统黎元洪与总理段祺瑞的”府院之争”以调停的名义带领5000“辫子军”进入京城 。同年7月张勋赶跑了总统黎元洪,拥立年仅12岁的溥仪再次登上皇位 。然而张勋为复辟如此卖力 , 真的如世人所认为的那样出于对清廷的忠心吗?
文章插图
没有任何背景和靠山的张勋,自幼便是一个孤儿,迫于生计他跑到湖南参军,后来跟随清军进入广西参加中法战争,由于作战勇猛在中法战争中立有战功,被破格提拔参将 。后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张勋随四川提督宋庆调防奉天 , 后来被袁世凯一眼相中调张勋跟随他去山东镇压义和团被升任总兵 。1901年调北京担任宿卫端门御前护卫,多次担任慈禧太后、光绪帝的信任 。溥仪即位后,历任江南提督 。
从一个孤儿到封疆大吏,张勋认为这一切都是清廷赋予他的,因此张勋十分感念清廷对他的恩情 。为表忠心他命令他的部下一律蓄发 , 因此人称“辫大帅”他的部下也被称为”辫子军” 。他本人也一直以清朝忠臣自居 。当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在清帝退位前对,袁世凯曾派恩试探了张勋对此事的态度 。张勋说:“袁公对我有知遇之恩我当不负,清朝对我有君臣之义我亦不敢忘 。若袁公不负朝廷我又怎敢负袁公”由此可见张勋对朝廷的忠心 。
通过这些可以看出张勋确实对清廷忠心耿耿,但他对于清帝复辟这一件事上其实动机并不是那么单纯 。
在袁世凯逼迫溥仪退位时他没有站起来反对,袁世凯称帝时他也没有反对 。作为一个封建旧军阀他不但有忠君思想也有军阀的投机性 。作为一个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来的高级军官,他需要看准时机为自己攫取更多的利益 。
当”府院之争”爆发黎洪元请他来北京“调解”时,他就先行来到了北京给各位军政界的大佬拜过码头 , 就连当时的段祺瑞也口头上支持他复辟,还有一份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一份民意调查表,上面显示”民心思归” 。这一切更加坚定了张勋复辟的决心 。他决心放手一搏,搏出他忠君爱国的美名 , 搏出那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柄 。
【张勋为什么要复辟清朝】当他成功复辟后,急不可耐的将一切的荣誉和权力附加在自己的身上 。让皇上封他为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并被封为忠勇亲王等一系列有实权的职位 。然而他虽然成功了但也被骗了 。当他成功的复辟后原来支持他的各省督军纷纷通电反对,段祺瑞更是在天津马场组织讨逆军开始讨伐张勋 。
最终张勋兵败躲进了荷兰使馆 , 也许各省督军因原本答应支持张勋复辟,后面又起来反对,觉的对张勋心有愧疚所以也就放了他一马,没有过多深究 。张勋也因此得到善终,病逝于天津 , 享年69岁 。
作为一个共和国国民他是有罪的,作为一个清朝遗臣他是忠臣 。也许他临死时并没有后悔,他的放手一搏 , 搏出了忠臣的美名,他的一搏也险些让自己成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 。最起码他的一生也曾精彩过 。
- 张勋复辟之后的历史走向
- 济公活佛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后两句 济公为什么能吃酒肉
- 步步惊心马尔泰若兰为什么不喜欢八阿哥
- 外交问题至关重要,汉朝是怎么做的?
- 为什么说贾似道顶多算个碌碌无为的权相,远算不上奸相?
- 陆逊为什么坚持反对北伐 陆逊是出于私利还是别的
- 刘备参加赤壁之战时带了多少兵力?只带2000人参战是为什么
- 白鹿原是民族灵魂的秘史 白鹿原主要想表达的是什么内容
- 为什么唱歌不结巴,说话有点结巴呢 什么的怪事
- 千万别招惹年岁大的女人 要不然发起飙来亲儿子都不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