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河、藳城之战再次使南军损失惨重 , 正面战场战事稍缓和 。南军改为通过谈判、反间、袭击后方等方式间接作战 。击败平安后,燕军南下,先后经过顺德、广平、大名,并驻扎于大名 。诸郡县望风而降 。
![靖难之役间接作战燕军南下](http://img.ningxialong.com/230527/141214K15-0.jpg)
文章插图
朱棣听说齐泰和黄子澄被贬,上书和谈,表示“奸臣窜逐而其计实行,不敢撤兵” 。朱允炆得书,与方孝孺讨论 , 方孝孺表示可以借此机会遣使回报 , 拖延时间,并懈怠其军心;同时令辽东等军队攻其后方,以备夹攻 。于是(四月)建文帝令大理寺少卿薛嵓去见朱棣,传诏并秘密在军中散布相关消息 。薛嵓见朱棣,说“朝廷言殿下旦释甲 , 暮即旋师 。”朱棣表示这连三尺小儿也骗不过 。薛嵓无言以对 。五月初一 , 盛庸、吴杰、平安等分兵骚扰燕军饷道 。朱棣遣使者进京表示盛庸等不肯罢兵,必有主使 。建文帝听从方孝孺的意见,将其下狱(一说诛杀),和谈破裂 。朱棣见和谈破裂,决定袭击南军饷道,以使德州南军陷入困境,遂令都指挥李远率兵六千,换穿南军甲胄,从济宁南下;六月十五日,燕军瞒过南军到达沛县,成功焚烧大量南军粮船,河中鱼鳖尽死 。南军损失粮食数百万石,京师大震,德州陷入窘境 。
七月,燕军进攻彰德,林县投降 。七月初十,平安自真定趁虚攻北平,扰其耕牧 。朱高炽固守 。朱棣分兵回援;九月十八日,平安与战不利 , 退回真定 。由于河北战事不利,方孝孺想出了反间计,利用朱高炽(长子)和朱高煦(次子)的矛盾,先写一封信给守北平的高炽 , 令其归顺朝廷,许以燕王之位;然后派人告诉朱棣和高煦(随军)世子密通朝廷,以使燕军北还 。但朱高炽得到信后 , 根本没有拆开,将朝廷使者连人带信一起送往朱棣处 。反间计失败 。七月十五日,盛庸令大同守将房昭入紫荆关威胁保定 , 据易州西水寨以窥北平 。朱棣见状,只得回兵救援 。朱棣分兵守保定,并包围房昭的山寨 。十月初二,燕军与真定援兵和房昭军决战,朱棣令勇士悄悄登山,在敌后大张旗帜 。南军山寨见状大乱,与真定援兵一齐崩溃 。房昭退回大同 。十月二十四日,燕军回到北平 。之后又击败了袭永平的辽东敌军 。
至此,燕军靖难已有两年多 。虽然屡战屡胜,但因兵力不足 , 无法巩固并扩张胜利,往往放弃新取之地;仅能据有北平、保定、永平三个郡 。
建文三年(1401年)冬,朱棣决定直接率兵南下,临江一决 。道衍亦支持不再与盛庸、平安等纠缠,直趋京师 。十二月初二日,燕师复出 。十二月十二,到达蠡县(约在保定以南50公里) 。建文四年(1402年)正月,先后击败德州的一支分队和平安的部队 , 于是燕军南下(路线大致位于现京九铁路和京广铁路之间)至馆陶渡河(进山东),并长驱直入 。正月十二日,燕军在馆陶渡河;正月十四日,燕军攻陷东阿;正月十五日 , 再攻陷东平;正月十七日,陷汶上;正月二十七日,陷沛县(今江苏沛县);正月三十日,燕军先头部队到达徐州 。
【靖难之役间接作战燕军南下】建文帝见燕军再次出动,建文三年(1401年)十二月令驸马都尉梅殷(建文帝的姑父,顾命大臣)任总兵官,镇守淮安 。建文四年(1402年)正月初一 , 建文帝将迁往蒙化的朱橚(废周王)召回南京 。命魏国公徐辉祖率兵援山东 。
建文四年(1402年)二月初一,南军将领何福、平安、陈晖进兵济宁,盛庸进兵淮上 。朱棣派兵袭击南军饷道后,二月二十一日 , 燕军击败徐州的出战军队,徐州自此闭城死守 。
- 靖难之役灵壁之战过程介绍
- 靖难之役战争结果朱棣称帝
- 靖难之役后续诛杀前臣
- 靖难之役第一功臣是谁
- 靖难之役是什么事件
- 靖难之役朱允炆为何不动用朱元璋给他留下的王牌军队
- 靖难之役沐英的30万沐家军为何不救朱允炆
- 靖难之役后朱允炆到底去哪了
- 万历宁夏之役的具体经过是怎么样的?结果如何?
- 朱棣是以什么理由发动靖难之役的?他为何能成功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