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攻谢晦之战是怎么回事?此战被分为两个阶段

南朝宋元嘉三年(426年)闰正月至二月,宋文帝刘义隆诛杀权臣 , 派中领军将军到彦之、征北将军檀道济率水陆军攻破江陵(今属湖北) , 灭荆州刺史谢晦的作战,史称宋攻谢晦之战 。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
宋武帝刘裕死后,长子义符继其位,吏称少帝 , 年仅17;朝政由司空徐羡之、中书监尚书令傅亮和中书令谢晦等人主持 。刘义符继位后,嬉戏无度,不听朝臣谏阻,于是徐羡之等谋废少帝,接着应立的是刘裕次子、庐陵王刘义真 。由于徐羡之等人与刘义真有旧怨,便利用刘义真与少帝原有的嫌隙,列其“潜怀异图”之罪,废为庶人,随后在南兖州刺史檀道济等的支持下,废了少帝 。因恐将来遭到报复,又先后派人将义符兄弟杀死 。

宋攻谢晦之战是怎么回事?此战被分为两个阶段

文章插图
经过
战役第一阶段
刘裕第三子、荆州刺史刘义隆继帝位,时谢晦已出任荆州刺史 , 拥有重兵 。刘义隆虽不能容忍权臣杀主行为 , 但仍不露声色,只在暗中积蓄力量 。到元嘉三年正月,宋文帝见讨伐时机已经成熟,即令公布徐羡之、傅亮、谢晦等人杀少帝和庐陵王的罪行,捕杀徐羡之、傅亮及谢晦之子谢世休、弟谢嚼等 。宋文帝知道,檀道济是目前仅存的北府军名将,要想打败谢晦,则非他不可,因而对其采用“抚而使之”的策略 。闰正月初六,宋文帝率大军亲征,命到彦之、檀道济先后出发,率舟师溯长江西上;雍州刺史刘粹率领龙骧将军沈敞之、南阳太守沈道兴等自陆路西进 。谢晦得知宋文帝率军亲征 , 遂命其弟谢遁带领1万士卒留守江陵,自率舟师2万人,令长史庾登之总参军事,自江陵出发抗击宋廷军 。谢晦还上表宋文帝盛赞徐羡之、傅亮等人忠贞 , 并以诛侍中王县首、王华和司空王弘为名,举兵以清君侧 。二月,谢晦到达江口(今湖南岳阳北 , 洞庭湖入长江处) 。庾登之进据巴陵(今岳阳),得悉到彦之部已抵达彭城洲(即彭城矶,今岳阳东北,长江南岸),畏而不敢进 。适逢连日大雨,庾登之不发一令,每天只呆在船中 。谢晦促其进兵,登之以水战不如天晴时火攻有利为借口,尽量拖延战期 。时过半月 , 天已放晴,庾登之不得已派出中兵参军孔延秀进攻彭城洲,宋军将领萧欣怯懦无能,弃洲而逃 。宋廷军众部将主张退屯夏口(今武汉市武昌),等待后继大军 。到彦之担心遭至谴责,仍坚持屯守隐圻(在彭城洲东北),并派人敦促檀道济部前来会师 。不久,檀道济率领后续部众抵达,宋廷军士气又振作起来 。
宋攻谢晦之战是怎么回事?此战被分为两个阶段

文章插图
战役第二阶段
谢晦获悉孔延秀首战告捷,随即再向宋文帝上表,先夸耀其旗开得胜,继而提出若干条件,说若能照准,便勒众旋师 。表文刚送走,即闻檀道济已和到彦之会师,将渡江前来,惶恐不知所措,原以为檀道济是同谋,必难单独赦免 , 而今不仅被赦无罪,还统军前来,又素知檀道济善于领兵打仗,因而越觉害怕 。谢晦出外远眺 , 见迎面战舰不多,心中又轻视起来,但也没有马上进击 。至夜 , 东风大起,檀道济部所有大小船只扬起风帆,汇集一起,首尾相接,不计其数 。二月十九日,檀道济等进至忌置洲尾(今湖北洪湖西南长江北岸),列舰进击,谢晦军大乱,四处奔散 。谢晦乘夜逃奔江陵 。此时,宋雍州刺史刘粹率步骑已进至沙桥(在江陵西),欲袭江陵,被谢晦部将周超率兵击退 。周超见谢晦全军溃败,当夜,弃军驾小舟投降到彦之 。谢晦见部众散?。?城已难守 , 只得带领弟、侄等七骑出城北逃 。至安陆延头(今湖北大悟东南)被擒 , 后斩于建康(今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