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观器论道

《荀子·宥坐》记载“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 , 有欹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 。’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 , 满则覆 。’

历史典故:观器论道

文章插图
孔子顾弟子曰:‘注水焉 。’弟子挹水而注之,果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 。孔子喟然而叹日:‘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宥和右的意思相同,也跟侑意思一样,劝说、勉励的意思 , 坐同座 。古时候的人没有桌椅,只能坐地上 。前面是案几,常用的物品放在右边,所以,座位右边是经常关注的地方 。宥坐即座右铭 。
【历史典故:观器论道】欹器的底是尖的,它有个特点:空虚时只能歪斜地放着,即“虚则欹”;当注入一半左右的水,就可端正地摆放 , 就是“中则正”;但注水又不可太满,水太多了,它又会自动侧翻倒,把水都倒了出来,这就是“满则覆” 。
欹器是对它的俗称 , 当人们利用它的特性赋予了文化内涵后,又送它一个雅号叫宥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