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年2月27日:恪顺皇贵妃出生

恪顺皇贵妃(1876年2月27日—1900年8月15日),即珍妃,他他拉氏,户部右侍郎长叙之女 , 满洲镶红旗人,光绪帝妃 , 光绪后妃之中最受宠爱 。《国闻备乘》:“惟珍妃生性乖巧、讨人欢喜 , 工翰墨 , 善棋 , 日侍皇帝左右,与帝共食饮共乐 , 德宗尤宠爱之” 。
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13岁的他他拉氏与15岁姐姐被入选宫中,分别封为瑾嫔、珍嫔 。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慈禧太后六旬万寿,二人加恩得晋妃位,同年又因忤逆慈禧,以“习尚浮华,屡有乞请”之名被褫衣廷杖,并降为贵人,次年复升为珍妃 。

1876年2月27日:恪顺皇贵妃出生

文章插图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月,八国联军侵入北京 , 慈禧太后强词借口带走珍妃不便,留下又恐其年轻惹出是非,有辱皇家颜面,将其投井杀害 , 年仅24岁 。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联军撤出京师,慈禧回銮 。慈禧回宫后见珍妃所投之井依然如故,便命人将尸骨打捞出来 , 装殓入棺,葬于阜成门外恩济庄太监公墓南面的宫女墓地,以“贞烈殉节”的名义掩世人耳目,并追封为贵妃 。
慈禧死后,摄政王载沣将珍妃的死因从“投井自杀”改为“被崔玉贵投入井中溺亡”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隆裕太后驾崩后,珍妃姐姐瑾妃尚在 , 此时已被尊为端康皇贵太妃,下令将珍妃迁葬回清西陵崇妃园寝,并在珍妃井北侧的门房为她布置了一个小灵堂以供奉珍妃的牌位,灵堂上悬挂一额纸匾,上书“精卫通诚”,颂扬珍妃对清德宗的一片真情 。
人物评价正面评价
在中国五千年的漫长历史中 , 珍妃是唯一一个接受西方思想,敢于和宫廷封建礼教相抗衡,拥有过人的胆识和意志的嫔妃 。她生性耿直,不会讨好权贵,不喜欢宫廷中的种种规矩 。珍妃喜欢西方的照相术已让慈禧有所不满,又无视宫中礼仪 , 有时与慈禧太后的意见产生分歧,竟敢当面顶撞 。并且珍妃的得宠导致了慈禧太后侄女隆裕皇后的失宠,这使慈禧和珍妃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于她是渐渐成为慈禧的眼中钉,肉中刺 , 于是"妃渐失慈禧欢,但尚未有若何变"的一幕上演了 。这也为她悲惨的未来埋下了伏笔 。
商衍瀛先生根据信修明太监所述《珍妃之死》一文撰下《珍妃其人》 。该文详细记述了珍妃其人其事,言之凿凿;再根据光绪进士、吏部主事、御史胡思敬的《国闻备乘》(1924),多处涉及珍妃一案细末 , 与《珍妃之死》相映参证,当属可信 。
德龄在《瀛台泣血记》中记载,光绪帝几乎每天都召幸珍嫔,每隔三四天还到珍嫔的景仁宫去一次 。聪明的珍嫔了解光绪帝处境的艰难、内心的苦楚 , 对他非常理解和同情 。珍嫔是一位多情善良的少女,千方百计地温存体贴关爱光绪帝,竭尽一切使自己的夫君感到温馨和快乐 。珍妃“貌既端庄,性尤机警”,又由于出生于文化官宦家庭,受家庭的熏陶,自幼就“颇通文史”,琴棋书画无所不能 。更为可贵的是,她“写得一手好字,能左右同时写字,也能作画” 。
负面评价
据《宫女谈往录》记载,有老宫女这样回忆珍妃:提起珍妃来 , 她并不是块美玉,更不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物 。她也弄过权,卖过官 。在清末历史上 , 除慈禧外,珍妃就是最具传奇色彩、最受人瞩目的妃子了 。虽然她只活了短短25年,但至今人们依然对她的故事津津乐道 。在世人心目中,珍妃一直是一个因帮助光绪变法维新而遭慈禧嫉恨 , 继而被打入冷宫最终惨死的牺牲品,是一个深明大义的正面形象 。不管是著书立说的文人 , 还是民间百姓,都对珍妃与光绪的爱情抱以同情,对慈禧的霸道与残忍进行鞭挞 。然而,历史真相却并非如此简单 。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92辑里,清末名流商衍瀛撰写的《珍妃其人》,却给了我们一个不同的珍妃----一个因卖官而与慈禧结怨 , 并因此被囚的珍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