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是汉字一级字,“無”是二级字,就是说,古人造字时,第一批就有“无” 。而“無”是随着战争文书的记载而在跳舞的“舞”基础上的改造 。简写的无通元,表示初始,起首,开端;而“無”只代表没有 。
所以,老子说“无,名万物之始”,意即 , 无,是定义和描述万物初始情境的概念,是“初始”而非“没有” 。
老子说“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就容易接受了 。
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是从“有”这个母体中呈现出来,而“有”都有一个开始的过程,这个“有”和这个“无”指的是一个事 , 而不是说这个“有”是从那个“无”中呈现出来的,他们是“同出异名”的一个事物 。
文章插图
比如老子举例说“埏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把陶泥做成陶器,陶土“无”了 , 而“有”了陶器,陶器“有”的同时,陶土也“无”了 。反之亦然 。这个“当”是同时的意思 。
帛本的出土 , 廓清了人们对于“無”的疑惑,同时帛本的文本是“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除掉《道德经》因为避讳刘邦的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名讳以外,还多了几个虚词“也”字 。
不要小看这个虚词 , 没有这个“也”字,后人也就失去了断句的依据 , 所以后人的断句五花八门,比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沿着这样的句式,就会得出 , 可与非之间就是常道 , 可与非之间就是常名 , 把老子思想引向玄学化 , 不可知化和神秘化 。
同时,恒无欲也,恒有欲也,删掉了“也”字,将“无欲”“无欲”变成了“恒无”“恒有”断句法,经文原意彻底改写 。
文章插图
接着说说“玄之又玄” 。
玄之又玄在帛书中写作“玄之有玄”,“又”“有”一字之差,意境大不同 。“又”便是程度加深,说明不是一般的“玄乎”;而“有”是交织缠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可分状态 。
“玄”的甲骨文字形如同一个“8”字,原指一把丝结,玄之有玄,表示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 , 一切两两对出的矛盾双方,比如有无,美恶、贤不肖等,本都是一回事,是“同出”的,是互根互化,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体 , 孤阴不生,孤阳不长,谁也离不开谁 。
文章插图
而人有“二心”,非得分辨出一个彼此来,这是将道豆剖瓜分的行为 , 是不道的,是老子反对的 。
王弼却将玄字做引申意的幽远不可知解 。他说:“不可得而名,故不可言同名曰玄”,将“道”引向玄冥不可知论 。
以上只是第一章存在的700余处更改中的两处 , 具体不同及其表达意义的迥异,可参照帛书《老子》 。我也乐意跟诸位老学爱好者共同探讨 。
至于《道德经》读起来像《易经》,这个问题很好理解 。玄学家们是以《易经》为母本,以儒家思想为主线 , 对《老子》《庄子》进行的玄学化改造,意境当然接近 。且按照传统说法,“老学”与“易学”同根同源 , 或老学源于易学,因此,《易经》《老子》《庄子》被称为“三玄” 。
文章插图
玄学,后人称之为“新道家” , 谬也!它不过是以儒解道的学说,至多算得上是“新儒学”,它是经学家们厌倦了经学的繁琐与枯燥 , 寻找精神归宿的必然选择,是儒学发展的新阶段 。
- 天天被妈妈逼着相亲,我是不是真的没人要了?
- 邻居家姐姐,因为三十多还没结婚被造谣,有些人太恶心了
- 一人一句高级渣男语录 别被坏男人给骗了
- 男生觉得女生暧昧的动作 撩头发好像总是被提及
- 多次保护赵匡胤的张琼被冤枉之后,赵匡胤什么反应?
- 赵德芳:宋太祖赵匡胤第四子,在戏曲演义中被虚构为"八贤王"
- 赵允言:魏恭宪王赵元佐次子,被追封为密国公
- 异地恋被当备胎迹象 不要傻傻的爱着他
- 孩子的笔被同学偷了怎么办
- 施琅为什么被封为靖海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