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被篡改所以会走火入魔

篡改是必然的,因为到目前为止,包括上世纪出土的文物在内的现有版本,还不足以证明,哪一种版本是公认的老子原著 。
在现有的诸版本中,流传最久,最广泛的是曹魏时期的经学家王弼本,他的版本应该来源于西汉时期的道学家、方仙道集大成者河上公的《老子章句》,只是河上公的老子注后来失传,只有王本《老子注》流传至今 。

道德经被篡改所以会走火入魔

文章插图


王弼的《老子注》从魏晋到上世纪的70年代,一直是孤本,没有别的本子参照,是耶非耶也没法确定,虽然一直有人怀疑文本的真伪,但苦于没有佐证,也只好默认 。
但因为王弼是经学家,其本意是以儒解道,试图以《易经》思想协调道家与儒家的圣人观,而王弼本人持有“老不及孔”的观点 , 所以在注老过程中,贯穿了孔子思想,并且“玄化”了老子思想,这也是1700多年来,人们“谈老必玄”“玄不可知”的根源所在 。
王弼是玄学家中的“贵無”派代表,所谓“贵無” , 就是以“無”为宇宙本原的观点 , 与之相对应的是另一派“崇有论”,其代表人物是那个窃取向秀《庄子注》的玄学大师郭象(存疑) 。
为什么不写“无”,而非要写个繁体字“無”呢?因为这个字在《老子》书中十分重要 。所谓篡改,就得从这个“无”开始 。
我们以第一章为例,看这个“無”的更改发生了什么问题?并以此判断“玄学家”到底是“新道家”还是“新儒家” 。
道德经被篡改所以会走火入魔

文章插图
帛书“无”与王本“無”
《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乍一看,看不出什么名堂,但认真研究起来就会发现:“無”是什么也没有的 。既然没有,如何称得起“天地之始”?且老子的根本政治主张是“無为而無不为”,既然無为,如何实现無不为?你不觉得矛盾吗?
是的,很矛盾 。所以程颐说“老子文窃弄阖辟”,说他玩文字游戏 。朱熹则说老子是个权谋家,并认为历来刻薄的法家思想都源于老子,说他是明里什么也不做 , 暗地里什么都做好了 。
这不能责怪理学家们因为立场的不同而对老子提出批评 , 事实上 , 两宋理学家们都对“老学”有精深的研究,《朱子语类》还专门有朱熹师徒共同研讨交流《老子》的专题 , 有很多积极正面的评价 , 比如朱熹说 , 孔子问礼于老子 , 老子说得如此之好,教人如何不爱他等等 。
道德经被篡改所以会走火入魔

文章插图


他之所以批评老子是阴谋家 , 原因正出于“無为”上 。
不仅程颐、朱熹 , 像白居易、韩愈等名儒大家都从不同方面提出过质疑,认为老子在玩文字游戏 。
这样的质疑 , 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才宣告结束 。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长沙相利仓墓出土了两种帛书本《老子》,称为甲本、乙本,其中甲本的抄写年代在汉代以前,母本大概在公元前4世纪中叶 。
道德经被篡改所以会走火入魔

文章插图
【道德经被篡改所以会走火入魔】

《道德经》跟帛书《老子》的文本有700多处改动,其中的“無”字,在帛书中写作“无” 。现代人当然认为这两字,无非是一个简体,一个繁体,其实不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