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道的由来

驰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 , 始于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第二年(前220年),就下令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 。著名的驰道有9条,有出今高陵通上郡(陕北)的上郡道,过黄河通山西的临晋道,出函谷关通河南、河北、山东的东方道 。

驰道的由来

文章插图
著名驰道著名的驰道有9条,有出今高陵通上郡(陕北)的上郡道,过黄河通山西的临晋道,出函谷关通河南、河北、山东的东方道,出今商洛通东南的武关道,出秦岭通四川的栈道 , 出今陇县通宁夏、甘肃的西方道,出今淳化通九原的直道等 。
从《汉书·贾山传》中得知,秦驰道在平坦之处,道宽五十步(约今69米),隔三丈(约今7米)栽一棵树,道两旁用金属锥夯筑厚实 , 路中间为专供皇帝出巡车行的部分 。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正式的“国道” 。
简介驰道和直道路的修建,是秦汉时期规模宏大的筑路工程 , 对于陆路交通的发达,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 , 具有重大的意义 。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筑驰道 。以咸阳为中心的,有东方大道(由咸阳出函谷关,沿黄河经山东定陶、临淄至成山角) , 西北大道(由咸阳至甘肃临洮),秦楚大道(由咸阳经陕西武关、河南南阳至湖北江陵),川陕大道(由咸阳到巴蜀等),此外还有江南新道,南通蜀广、西南达广西桂林;北方大道 , 由九原(今包头)大致沿长城东行至河北碣石,以及与之相连的从云阳(今陕西淳化)至九原的长达900余公里的直道,等等 。
1974年 , 在伊克昭盟发现了长约100米的直道遗址,路面残宽约22米,断面明显可见,现存路面高1-1.5米,用红砂岩土填筑,从直道遗址可以看到南北四个豁口遥遥相对 , 连成一线,这同《史记·蒙恬传》所载堑山堙谷 , 通直道的记载正相吻合 。由此可见驰道工程的庞大和艰巨 。
栈道的修筑始自战国秦 。公元前三世纪 , 秦国为了开发四川,就修筑了栈道,正如蔡泽所说: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到西汉前期已有嘉陵故道、褒斜道、谠洛道和子午道四条通蜀的栈道 。
其中褒斜道长250余公里,路面宽3-5米不等 。栈道盘旋于高山峡谷之间 , 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工程技术措施,或凿山为道,或修桥渡水,或依山傍崖构筑用木柱支撑于危岩深壑之上的木构道路,表现了在筑路工程中,适应十分复杂的地形条件的出色的技术能力 。栈道是川陕间的交通干线 , 历代屡屡修建 , 在经济文化交流和战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陆路交通的主要工具是各种车辆 。秦时规定车同轨,亦即每辆车的两车轴间距离相等 。这时大多为两轮车,其设计因不同的用途而异,有的适于载重 , 有的利于速行,有的轻便舒适 。秦汉时也有灵活适用的独轮车和稳定性强、载重量大的四轮车等 。
【驰道的由来】辽宁辽阳西汉遗址出土有铁车輨(车轴承)、车锏(铁圈)等物,说明汉代已在车轴上加铁圈 , 使铁与铁相磨,其间加上油脂润滑 , 增强了车轮的牢固性 , 减少了车轴承的摩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