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邯郸之战和白起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长平之战过后不久,秦国再次进攻邯郸,为何白起宁死也不带兵攻打赵国?
秦赵长平之战结束后不久,秦国因为赵国没有割让六城,便再次出兵进攻赵国,而赵国经过长平之战已经元气大伤,不过白起始终都没有听从秦昭襄王的命令,拒绝率军去攻打赵国,这是为什么呢?
长平之战结束后,因为一些政治原因,秦昭襄王撤回了意欲继续攻打赵国邯郸的白起 。过后不久,秦国以赵国没有割让城池为由,再次出兵攻打赵国,不过恰巧赶上白起患病,秦昭襄王只好委任其他将军领兵攻赵,但秦军围攻邯郸后,久攻不下,为此还损失了不少士卒 。
此时白起已经病愈,秦昭襄王便想让白起继续领兵攻打邯郸,不过白起一直找理由推脱,不肯领兵攻赵 。秦昭襄王多次下令让白起出兵无果后,一气之下便免去了白起的官爵,降为普通士兵,之后还将白起赶出了咸阳 。
如果照此发展的话,白起也不会死,但事与愿违,有大臣向秦昭襄王打了小报告,说白起不服气 , 还颇有怨言 , 于是秦昭襄王便下令赐死了白起 , 一代名将就此落幕 。那么疑问来了 , 白起能在长平之战中大败赵国 , 为何之后又不愿意领兵再次攻打赵国呢?
关键原因是错过了最佳时机 。在长平之战结束后 , 白起的本意是乘胜追击 , 一举将赵国灭亡,并作出了具体安排 。白起先带军再次平定了上党,之后将出征在外的秦军分为三路:一路由王龁率领攻打赵国的皮牢和武安城;另一路由司马梗率领北上平定太原;最后一路由白起亲自带领,围攻赵国的国都邯郸城 。
文章插图
最终结果是王龁和司马梗带领的两路秦军都取得了战果,而白起围攻赵国邯郸的计划却受到了妨碍 。原因是秦昭襄王接受了赵国和韩国割地求和的请求:允许韩国割让垣雍、赵国割让六城 。在秦国和韩赵两国暂时达成合议后,秦昭襄王便下令撤兵(公元前259年正月),白起一举灭赵的计划被迫终止 。
而促成议和的关键人物却是秦相范雎,在秦军攻下武安、皮牢和太原后,赵国和韩国深感恐惧,于是两国派遣使者携带重金前去秦国游说范雎,最终说服了范雎 。范雎也担心白起立下灭国之功,地位超过自己 , 便以秦军劳累为由 , 向秦昭襄王提议和韩赵两国议和,因此导致秦国失去了灭赵的最佳时机,白起也因此事和范雎有了矛盾 。
如果长平之战结束后,没有范雎从中作梗,秦昭襄王可能就不会下令撤兵,白起便可以乘胜追击,继续扩大战果,攻占赵国更多的土地和城邑 , 甚至能够一举将赵国灭亡,可能有些朋友认为不可能,但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事实依据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秦国在长平之战开始后,便设计孤立了赵国 。
在公元前260年 , 秦昭襄王派遣王龁率军攻占上党(因赵国私自接收了韩国割让给秦国的上党郡),虽然赵孝成王得知消息后,就赶忙派廉颇率二十余万军队去救援上党,但赵军赶到长平时,上党之地就被秦军攻占,于是廉颇驻扎在长平,接收逃亡的上党百姓 , 之后便大举北进,攻打赵国 。
于是秦、赵两军交战于长平,赵国首战失利,一名叫“茄”的副将被秦军前锋斩杀,之后又先后斩赵军六名都尉,赵军连败之后被迫退至丹河东岸固守不出 。赵孝成王得知初战不利的消息后 , 感觉赵军在秦国全力进攻下难以取胜,于是听从了大臣楼昌议和的建议,决定派遣使臣入秦议和 。
- 长平之战赵国军队输给秦国 赵括对此需要负多大的责任
- 吴王阖闾到底是怎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呢?
- 齐鲁乾时之战中齐桓公的地位得到巩固
- 长平之战赵国惨败都怪赵括吗 赵括为什么是背锅的
- 孔孟之道:孔子和孟子是什么关系
- 兵马俑的武器离奇消失之谜
- 微商正能量的语句 你之所以会感到丧充满负能量
- 今古文经之争是什么
- 汉朝时期的白登之围结果是什么样的 最后造成了什么影响
- 日本人不过春节吗 日本人过春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