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商鞅变法为什么会鼓励分家?

古代讲究四世同堂,数代不分家才是常态 。那么商鞅变法为什么会鼓励分家?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其中理由,一起看看吧 。
商鞅变法禁止父子兄弟同居目的有三:其一、分家而立增加户口,户口多了税就多了;其二、减少宗族势力对国家治理的威胁;其三、移风易俗,增加秦国的文明程度 。
战国时代国家收税不是按人来收的,而是按户来收的,也就是按户征税 。如果一个家族数代不分家,几世皆同堂,那么国家的人口虽然增加了,但是户口数却没有增加 。
户口数不增加,那么国家的税收就少,国家税收少那么国就不会富,兵就不会强 。商鞅变法后规定的法定税收是十五分之一,也就是6.67% , 每户人家的收成6.67%要上交给国家,另外还有兵役、劳役等等徭役需要百姓承担 。

历史上商鞅变法为什么会鼓励分家?

文章插图
数代同堂虽然人口众多,但是交税时却按一户人家的正常收成交税,这样就会导致全民投税漏税 。商鞅变法后,男女必须在规定的年龄内结婚,然后分家立户,严禁数代同堂不分家,此举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也增加了国家的税收 。
先秦时代宗族的力量很强大,同一姓氏往往结寨而居 , 自成一体系,一村或者数村皆为一姓 。这些村里的事务皆由族老管理,族老的权力很大 , 他们对族人有生死赏罚大权,类似于一个土皇帝 。
【历史上商鞅变法为什么会鼓励分家?】宗族的存在往往会引发大规模内斗,也就是说这些宗族为了争地、争水往往会组织全族与别族私斗,这种私斗引发了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秦人内部仇杀惨烈,每年都有数千人死于私斗 。
东方六国讥笑秦国愚昧莽荒,说秦人勇于私斗,怯于国战,也就是秦人私斗时不惧生死,在战场上打仗却时却喜欢做逃兵 。
商鞅变法后,拆大家为小家 , 拆宗族为国治,基层治理权收归国家,私斗者死,仇杀者斩,民事诉讼皆归国家法律决断 。
最后就是为了增加秦国的文明程度,当时东方六国生产力提高后,男婚女嫁后都分家而立,城市建设得井井有条,家家户户都干干净净,经济繁荣而文化昌盛 。
秦国由于穷弱 , 几代不分家,数世皆同堂,为的是抱团取暖 , 因此秦国乡村萧瑟,城市肮脏无序 。商鞅变法后将全国土地收归国有,然后按人口数量分给百姓人家 , 从而改善了秦国的经济状况 。
在经济条件具备后,商鞅强制各家分户,父子不得同居一室,兄弟要各立家业,聚小户为村落,聚村落为市邑,改变了秦国的乡村城市面貌 。
历史上商鞅变法为什么会鼓励分家?

文章插图
《史记.商君列传》中写道:始秦戎翟之教 , 父子无别,同室而居 。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 , 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 。
当时的鲁国、卫国虽然不是战国七雄,虽引领天下文明 , 商鞅治秦二十年,使得秦国文明程度到达鲁国的水平,确实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