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十二年,少年魏源离开了苦读多年的家塾,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 来到了邵阳县城爱莲书院求学 。

文章插图
相传著名文学家周敦颐即在此种莲,他的传世名篇《爱莲说》就在此完成 。其中名句“莲 , 花之君子者也”,即为爱莲书院起名之滥觞 。爱莲书院的读书生活给魏源留下绮丽的回忆 , 他在《答友人书院读书之邀》一诗中吟道:“池莲应入梦 , 门柳正扶春 。”
“岁时,参加县考 , ”前三名魏源、何上咸、石昌化,联名如贯珠 。而何最少,世称“三神童” 。县试之后,补县学弟子员 。参加府试,考取案首 。此时的湖南学政是李宗瀚 , 乾隆五十八年进士 。他是藏书家、金石家和书法家 。这位博学多才的学政看中了年轻有为的魏源,对魏源爱护有加 。三年县学使魏源知识面拓宽,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开馆授徒嘉庆十五年(1810年),魏源回到故乡 , 开馆授徒 。因为他课教得好,“名闻益广,学徒踵至” 。“腹内孕乾坤”的魏源并不满足乡间塾师的平静生活,他于嘉庆十八年(拔贡是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生员的一种 。清代规定,到一定年限,由各省学政在生员中考试选拔优秀生员,保送入京,作为拔贡 。每府学各名,县州学年)来到省城长沙 , 进著名学府岳麓书院学习,准备参加选拔贡生的考名 。经过朝考合格 , 可以充当京官,知县或教职 。
魏源在岳麓书院的时间不长,但在学习期间,结识了一批良师益友,如汤金钊,袁名曜,李克钿,何庆元等 。这些名士对他一生的事业和成就都起过重大的作用 。
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汤金钊 。汤金钊在主持湖南拔贡期间,办事认真,正直无私,录士极严 。他在视察岳麓书院时,对岳麓书院办学方针及教学方法进行充分调查,对其严格办学十分满意 。
名师好友在学生中 , 他尤其喜爱才具独特的魏源 。魏源同汤金钊前辈有过较频繁的交往,从汤身上学到不少知识 。汤金钊与湖南巡抚广厚主持湖南拔贡 。这次共选拔人,魏源亦名列其间 。
魏源到北京后,本应及时多天不露面 。汤金钊去拜见选取他的老师 。但是,不善钻营且只知苦读的魏源,却一头扎进古书堆中,感到奇怪,以为他病了,便亲自去拜访 。汤金钊礼贤下士,爱才若渴 , 跃然纸上 。从中也可见,此对忘年交情谊之笃 。
袁名曜,湖南宁乡人 。他是魏源就读岳麓书院时的山长 。他治学严谨,办学认真 , 为文高远,谈锋甚健 。据《宁乡县志》载:“其为文意格高浑,不落恒蹊 , 穿穴经史 , 自达其所见 。”“足迹遍天下,尤留心舆图厄塞,河渠险隘 , 古今沿革 。”这位山长对青年魏源有较大影响 。
李克钿 , 字冠湖,湖南桂东人;何庆元,字积之,湖南桂阳人 。是魏源在岳麓书院时的同窗好友,都是得益于湖湘学派而出类拔萃的人物 。他们和魏源是同科拔贡,成为学术思想上的知交 。
岳麓书院读书岳麓书院的读书生活对魏源一生影响至大 。在以后长期的幕僚生活和著述工作中 , 魏源同也是岳麓书院毕业的著名人物贺长龄、陶澍有了超乎常人之间的交往和情谊 。在岳麓书院读书之余 , 漫步爱晚亭,留连岳麓山,曾赋诗抒情:“日尽月野白,余晖在山顶 。流水如有情,徊上襟领 。野服欺松风,幽寻自人境 。是时月未上,万象互光景 。危云天际峰 , 斜霓天南影 。天高人独立,溪急野逾静 。冰鳞空水明,归翼凉烟引 。咏归谢童冠,意行无远近 。”
- 历史上年羹尧死后,他的妻儿都是什么下场?
- 阿巴亥的一生是什么样?最后的结局如何?
- 岳乐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贡献?
- 李卫作为雍正的心腹 雍正死后乾隆是怎么对待这个心腹的
- 胤袐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 海兰珠是怎样的女子?她的死为何让皇太极如此悲痛?
- 亲戚结婚没结婚的需要随份子么 朋友结婚 父母送了我单独送吗
-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厌学家长应该怎么做
- 可爱的妹妹日语 小孩说话晚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办
- 高龄产妇怀孕前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