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苏辙写于元丰四年至七年(1081—1084),当时 , 苏辙因受苏轼“乌台诗案”的牵连 , 被贬谪到监筠州盐酒税 。当时 , 黄庭坚则在知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任上,与筠州相距不远 。后来二人书信来往,互相欣赏 , 相得甚欢,本文就是苏辙给黄庭坚的回信 。
苏辙《答黄庭坚①书》原文
辙之不肖② , 何足以求交于鲁直 。然家兄子瞻③,与鲁直往还甚久,辙与鲁直舅氏公择④相知不疏 。读君之文,诵其诗,愿一见者久矣 。性拙且懒,终不能奉咫尺之书⑤ , 致殷勤于左右⑥ , 乃使鲁直以书先之,其为愧恨可量也?自废弃⑦以来 , 颓然自放,顽鄙愈甚,见者往往嗤笑,而鲁直犹有以取之 。观鲁直之书,所以见爱者,与辙之爱鲁直无异也 。然则书之先后,不君则我,未足以为恨也 。
文章插图
比闻鲁直吏事之馀,独居而蔬食,陶然自得 。盖古之君子不用于世,必寄于物以自遣 。阮籍以酒⑧,嵇康以琴⑨ 。阮无酒,嵇无琴,则其食草木而友麋鹿,有不安者矣 。独颜氏子,饮水啜菽⑩,居于陋巷,无假于外而不改其乐 , 此孔子所以叹其不可及也 。今鲁直目不求色,口不求味,此其中所有过人远矣,而犹以问人 , 何也?闻鲁直喜与禅僧语,盖聊以是探其有无耶?渐寒,比日起居甚安,惟以时自重? 。
【注释】
①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 , 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历任校书郎、著作佐郎、国史编修等职 。哲宗时期新党执政,贬为涪州别驾,再贬羁管宜州,卒于贬所 。②不肖:不才 。这里是自谦之辞 。③子瞻:苏辙兄苏轼的字 。④公择:指黄庭坚舅父李常 。李常,字公择 , 南康军建昌(今江西南城)人,历任户部尚书、御史中丞兼侍读等职,与苏轼、苏辙交好 。⑤咫尺之书:代指书信 。⑥左右:古人对对方不直呼其名,而是称他的左右 , 以示尊敬 。⑦废弃:指被废黜罢官 。⑧阮籍以酒:阮籍,字嗣宗 。处在魏晋易代之际,不满现实,纵酒自放,以求自全 。⑨嵇康以琴:嵇康,三国魏谯郡(今安徽宿县)人 。因不满司马氏欲篡魏,终为司马氏所杀 。⑩啜菽(shū叔):指吃粗粮 。菽,豆类的总称 。?以时自重:书信中的套语,类似于现在的“冬安”“夏祺” 。
【赏析】
文章篇幅不长,却写得一波三折 , 跌宕有致 。作者先叙述自己由于兄长和朋友的缘故,熟知黄庭坚其人其文,早有结交之心 。再写黄庭坚书先至,令自己心有愧恨 。表达了自己愿意与黄结交的意愿,以及对黄安贫乐道的品格的推崇 。
开头就自谦说“辙之不肖”,接着就写到了自己当下被“废弃”而遭人“嗤笑”的处境 。此时他因受到苏轼的牵连,被贬谪到筠州做一名监盐酒税的小吏,正抱负难舒,沉沦抑郁 。就在这个艰难时刻 , 黄庭坚却不避风险,“有以取之”而主动与他结交,则其人品与诚意可知 。黄庭坚能不畏世俗的压力,表达自己对苏辙的欣赏之意,二人真可谓是性情相投、惺惺相惜!
【《答黄庭坚书》原文赏析】这么一来,那么通信谁在先谁在后,也就没有什么好计较的了 。于是从“恨”到“未足以为恨” , 文字转折自然,水到渠成,同时在情感上也步步贴近,二人之间的关系由朋友递进为知己,构文十分巧妙 。
接着,作者谈起自己对黄庭坚的了解,赞赏他以道自重的气节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为了表达得更真挚,作者从推崇其的品格之高说起,认为黄庭坚超过阮、嵇,可以与颜回媲美 。因为其“目不求色 , 口不求味”,胸中所养“过人远矣” 。
- 《为兄轼下狱上书》赏析
- 《诗病五事》的内容
- 山上的蚂蝗 乡村灵异鬼故事大全
- 《次元明韵寄子由》原文及赏析
- 《春秋集解》十二卷介绍
- 苏辙《诗集传》简介
- 《梦溪笔谈》的历史地位
- 《苏沈良方》的简介
- 《盐钞法》的出处
- 《万春圩图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