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简约是韩非美学思想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实用须以简约为手段 。如果实用却拖沓累赘,其美学价值将大打折扣;简约须以实用为前提 。简约却无所用,简约就失去其存在的必要和依据 。
![韩非子文章中的美学思想](http://img.ningxialong.com/230528/0QR55523-0.jpg)
文章插图
实用、简约的美学思想处处表现在韩非散文中 。比如文章题目多用数字,《二柄》《八经》《三守》《十过》等 。《二柄》就是君主统治国家必需的两种手段:刑、德;《八奸》讨论了危害君主和国家的八类奸邪之臣;《三守》论述君主保护自身的三种手段 。每个题目都简洁明了,不故弄玄虚 。
论述过程中,韩非子一样喜欢用数字,一、二、三、四分门别类 , 有条不紊 , 非常清晰 。实用、简洁的美学思想在其散文结构中表现得最为充分 。文学作品的结构是指“文学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总体安排”,它的本质是以一统多 , 作者从一定的主观意图和审美理想出发,将分散的文学材料熔铸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统一的艺术整体 。
因此 , 结构常常体现着作者对美的理解 。先秦诸子散文发展前期主要以语录体为主,简洁是其特点 , 有时寥寥数语即构成一篇文章 , 所以尚未深入涉及作品结构问题 。及至战国末期,社会生活日益丰富,散文反映的内容随之增加,如何把庞杂的材料熔铸成结构紧凑的文章是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
【韩非子文章中的美学思想】韩非在汲取前人创作经验的基础上 , 创制了与其法家思想吻合的散文结构,形成一篇篇在古代散文史上影响久远的长篇巨铁 。并列式和总分式是韩非散文结构的主体 。并列式指文章由若干个对等的部分组成,其间没有任何起承转合的文字,所有内容由一条隐含的主线——法家思想将其联系在一起 , 形散而神不散,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
此类结构以《难》四篇为表 。“难”作为一种议论文体式,首创于韩非 。其基本格式是作者先提出一种观点,然后以此为的予以批判反驳,在反驳中阐述、树立自己的观点 。
《韩非子》中有“难”体散文四篇,每一篇都有若干章驳论组成 。对于整篇文章而言 , 这些驳论的地位是等同的,没有轻重主次之分 。驳论与驳论之间也没有起承转合的词语或句子,乍看似乎是随意放在一起的,实际不然,它们表现着一个共同的主题一韩非的法术势思想 。
如《难二》共由七章驳论组成 , 第一章借晏子谏齐景公“止多刑”说明,法律的实施关键在于是否得当,而不在多与少 。第二章借批评齐桓公为消除遗冠之耻而“发仓困赐贫穷,论图图出薄罪”的做法阐明“赏无功”、“不诛过”不仅不能雪耻,而且是“乱之本” 。其他五章也均是从不同角度入手宣扬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 。
![韩非子文章中的美学思想](http://img.ningxialong.com/230528/0QR54163-1.jpg)
文章插图
在并列式结构的散文中 , 《亡征》是一篇奇文 。文章列举了将会导致覆国亡君的47种做法 , 47种做法被韩非用47个以“可亡也”结尾的句子简炼地概括出来 , 并列平行地组合在一起,气势宏大,震撼人心 。读之,一个接一个“可亡也”“可亡也”扑面而来,仿佛杀身之祸就在眼前,令人不由得悚然惊觉 。
郭沫若先生评价此文可以和屈子的《天问》媲美 。除此之外 , 用并列式结构的还有《解老》《喻老》《八经》等篇章 。而在一些非并列式的篇章中,韩非也往往穿插大段的并列相承式文字,如《难言》中对各种进言方式弊端的描述,《说难》中对游说之难的分析等 。由此可见韩非对并列式的青睐 。
- 《韩非子》是怎么倡导依法治国的
- 韩非子与孔子治国理念的比较
- 《韩非子》的篇目与分类
- 《韩非子》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
- 《韩非子》十句名句赏析一
- 韩非子出使秦国为什么会被囚至死
- 《韩非子》十句名句赏析五
- 《韩非子》十句名句赏析四
- 《韩非子》中重质轻文的思想
- 《韩非子》十句名句赏析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