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李牧是什么出身?他的死对赵国有何影响?

【历史上李牧是什么出身?他的死对赵国有何影响?】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的诸侯国,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资料小编带来的文章 。
自古以来打仗都讲究“兵贵神速”,特别是冷兵器时代,对统军将帅的指挥能力和个人魄力尤为看重,然而在华夏历史上 , 曾经有过这样一位“绝世战神”,却以“龟缩不战”屡胜强敌而名扬四海,威震天下 , 且他一生征战 , 竟毫无一仗败绩,就连虎狼敌国闻其名都要炎夏生寒,沸汤成冰 。
其人之名位竟也高居著名《十七史百将传》中第十位,又在武庙七十二子中排行第十四位,可谓声誉极高,更传奇的是 , 他的孙子也是用兵大家,甚至在民间神话中被封为佑民之神灵,就连号为“兵仙”的韩信都将他视若尊师,行弟子礼不敢有一丝怠慢 。
而这位名将本人所创“龟缩战术”,虽然一度成为敌国不屑之笑料,然而其中所包含的“伏击战、阻击战、机动防御战、大兵团歼灭战、步兵专克骑兵战”等等精妙战术与阵法,都被其人“玩转”得如火纯青、登峰造极

历史上李牧是什么出身?他的死对赵国有何影响?

文章插图
可武将出身的他,却免不了千古俗套的结局,最终也是一场“功高震主”的悲剧,他和一千三百多年后的岳飞大元帅一样,枉死在奸佞昏君之手,只不过他的殒落,直接导致了国家社稷的倾覆,也就是说“战神”尸骨未寒,碧血未干,那害死他的昏君与奸臣就做了亡国降虏,相比之下赵构、秦桧君臣就要幸运得多了
至此,或许很多看官们一定猜到今天所讲的名将是何人也?他就是曾经统领“四战之国”边关大军,北击强悍匈奴,东取燕王重地,西克虎狼暴秦,打得天下诸侯尽皆瞠目丧胆的赵国李牧大将军 。
关于李牧 , 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 他是战国时赵国北边的良将,他常年居住在雁门关以防备塞外强大的匈奴骑兵,雁门关就是在如今山西忻州代县雁门山一带 。
李牧的爷爷叫李昙,赵国柏人县人,在今河北邢台市隆尧县,这个地方曾经被汉高祖厌恶过,在此且不叙说 , 先说李昙年轻的时候,学得一身惊人的武艺 , 也曾自命不凡,想一展抱负,闯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可在日渐腐朽、亲贵当权的赵国得不到这样的大好良机,于是就像秦国名将蒙恬的爷爷齐国蒙山县人蒙骜一样(今山东临沂蒙阴县),西入强秦,居然谋得了一个比较好的差事 。
历史上李牧是什么出身?他的死对赵国有何影响?

文章插图
这也得益于秦国的商鞅变法,对外来“客卿”的强力吸纳 , 求贤若渴 , 不久之后李昙在秦国晋升为了御史大夫之职,也就是仅此于“丞相”的高官了,这才使得赵国意识到了一个重大人才的流失,后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李昙并没有像蒙骜那样在秦世代为将,而是最终选择了回到赵国,并被赵王封为了柏人侯,从此世居祖地,食赵国俸禄,享受封爵带来的荣耀 。
后来李昙生有四子,长子后来为避秦兵,西入陇右成为了河西李氏之祖,第四子李玑则留于赵地 , 最为出名 , 因为他的儿子就是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的“战神”李牧 。
李牧作为侯门勋贵之后,在当时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之后的赵国 , 也是有资格直接做官的,这相当于明朝时的军户制度 , 世代为将为卒,李牧也因此成为了赵国北部重镇雁门关的守将,并获得了对所辖军中及周边郡县官吏的临时任免权 。
在隋以后的“三省六部”官制推行以前,中国古代文武两班官员的职能并没有分得太清,许多名为“文职”官衔可能还要承担武将的职责 , 而名为“武将”的职务甚至却成为了一介文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