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张图让你了解毕加索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和特点,毕加索一生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 三 )


2、阴郁的过渡时期
毕加索受到在西班牙孤单旅行与他朋友自杀的影响,在该时期的艺术创作作品中多以冷色系为主 , 例如蓝与蓝绿的色调 。在这段时间用色阴暗 , 并有时以贫困、凄惨的人群为主要创作题材 。代表作品有《生命》、《俭朴的一餐》、《盲人的晚餐》、《赛乐丝汀娜》等 。
3、粉红色时期
在巴黎 , 由于在爱情的滋养下,毕加索创作时大面积地使用欢快、明亮、愉悦、鲜亮、粉红色的色彩情感来表达,在爱情过渡中的甜蜜,其创作主题常常以马戏团、杂技表演者为主,描绘这类人群的生活状态 。代表作有《拿烟斗的男孩》、《斯坦因画像》 。 
4、立体主义时期
这是它创作生涯中最为辉煌的时刻,在其绘画创作的过程中,他经常采用灵活多变的、层次分明的、空间造型感的平面造型手法 , 把形体的结构随心所欲地组织起来 。
抛弃了传统的画风 , 画中没有情节,也没有环境描写,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表现畸形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扭曲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代表作有《亚威农少女》、《费尔南德头像》 。
5、蜕变时期
这一时期绘画风格主要偏向于原始的艺术领域,采用简洁化形象的艺术表现手法 , 使得毕加索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转入写实的表现形式 。
在1930年 , 他的绘画风格又转向超现实主义 , 表现了梦幻与现实之间的真实生活 。画风极其抽象,表现出痛苦与兽性,代表作有《红色扶手椅中的女人》、《格尔尼卡》 。
6、田园时期
画风粗狂且和谐统一,手法运用极其娴熟,代表作有《卡门》、《贡戈拉的二十首诗》系列 。 
扩展资料
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 。也许是对人世无常的敏感与早熟,加上家境不佳 , 毕加索早期的作品风格充满了早熟的忧郁 , 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 。
在求学期间,毕加索努力地研习学院派的技巧和传统的主题,而产生了象《第一次圣餐式》这样以宗教题材为描绘对象的作品 。德加的柔和的色调,与罗特列克所追逐的上流社会的题材,也是毕加索早年学习的对象 。
在《嘉列特磨坊》、《喝苦艾酒的女人》等画作中 , 总看到用罗特列克手法经营着浮动的声光魅影,暧昧地流动着款款哀伤 。毕加索十四岁那年与父母移居巴塞罗那,见识了当地的新艺术与思想 。然而正当他跃跃欲试之际,却碰上当时西班牙殖民地战争失利 。
政治激烈的变动导致人民一幕幕悲惨的景象 , 身为重镇的巴塞罗那更是首当其冲 。也许是这种兴奋与绝望的双重刺激,使得毕加索潜意识里孕育着蓝色时期的忧郁动力 。
玫瑰红时期的作品,人物表情虽依然冷漠,却已注重和谐的美感与细微人性的关注 。整体除了色彩的丰富性外,已由先前蓝色时期那种无望的深渊中抽离 。摒弃先前贫病交迫的悲哀、缺乏生命力的象征 , 取而代之的是对人生百态充满兴趣、关注及信心 。
【9张图让你了解毕加索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和特点,毕加索一生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勃罗·毕加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