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说李贽对孩子童心,童心说李贽主旨

李贽《童心说》
龙洞山农叙《西厢》①,末语云:“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 。”夫童 心者,真心也 。若以童心为不可 , 是以真心为不可也 。夫童心者,绝假 纯真 , 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失却童心 , 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 却真人 。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 。夫心之初 , 曷可失也,然童 心胡然而遽失也②?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 内,而童心失 。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 失 。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 , 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 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 , 而童心失 。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 以掩之 , 而童心失 。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 。古之圣 人,曷尝不读书哉! 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 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③ 。夫 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 为耶?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④,则政 事无根柢⑤;著而为文辞 , 则文辞不能达 。非内含以章美也 , 非笃实生 辉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 。所以者何? 以童心既障,而以 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 。
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 之言也 。言虽工,于我何与? 岂非以假人言假言 , 而事假事、文假文 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 。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人言,则假人喜; 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以假文与假人谈 , 则假人喜 。无所不假, 则无所不喜 。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⑥?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 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 何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 于童心焉者也 。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 不文 , 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 。诗何必古《选》⑦ , 文何必先秦? 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⑧,又变而为传奇⑨,变而为院本⑩,为杂剧 , 为 《西厢曲》 , 为《水浒传》 , 为今之举子业(11) , 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 先后论也 。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更说甚么六经(12),更说 甚么《语》《孟》乎(13)?
夫六经、《语》《孟》,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 之语;又不然 , 则其迂阔门徒、懵懂弟子(14),记忆师说,有头无尾,得后遗 前 , 随其所见 , 笔之于书 。后学不察,便谓出自圣人之口也,决定目之 为经矣,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纵出自圣人,要亦有为而发,不过 因病发药,随时处方 , 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阔门徒云耳 。药医假 病 , 方难定执,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然则六经、《语》《孟》,乃 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15),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 。呜呼! 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与之一言文哉!
【注释】①龙洞山农:或认为是李贽别号,或认为是明代哲学家颜钧,字山 农 。《西厢》:指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 。②遽(jù):突然,仓猝 。③障:壅 塞,阻塞 。④见:通“现”,表现 。⑤根柢:根本 , 基础;在本文中译为“参与政事,也 没有真诚的出发点” 。⑥矮人何辩:好比矮人看戏,被人挡住,看不到戏,只能随 声附和,无法分辨真假好坏 。⑦《选》:指萧统编的《文选》 , 又称《昭明文选》 。⑧ 近体:指近体诗,唐代律诗和绝句的通称 。⑨传奇:指唐入的传奇小说 。⑩院本: 金代行院演出的戏剧脚本 。(11)举子业:指科举考试的文章,也就是八股文 。(12)六 经:指儒家的经典《诗》《书》《礼》《乐》《易》《春秋》 。(13)《语》《孟》:指《论语》《孟 子》,是《四书》中的二种 。(14)迂阔:指拘泥守旧,不切实际 。(15)渊(yuān)薮 (sǒu):比喻人或事物集中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