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从来没有宦官干政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 , 关于在明朝时期,那个时候的皇帝和宦官之间可是存在着很微妙的关系,而且后面甚至一度到了宦官干涉朝政的地步 , 而且是非常严重的 。但是汉朝结束之后 , 到了清朝,几乎就看不到宦官出来干政了 , 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清朝从来没有宦官干政】强大的皇权不需要宦官和外戚进行皇权和臣权的平衡 。
宦官的权力来源于皇权,外戚的权力也来源于皇权 。无论是宦官专权还是外戚干政,其实质都是对皇权的窃取 。为什么皇权能够被窃?。恳蛭嗜ㄊ艿搅颂粽?。以相权为代表的臣权时刻对皇权形成了限制与挑战,皇帝时刻都有权利上的不安全感和生命上的不安全感 。
怎么才能让皇权和皇帝有安全感?分权制衡 。宦官是皇帝分权制衡的一部分,外戚也是皇帝分权制衡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是皇帝自己造成的 。在权力制约的过程中,皇帝信任的是自己身边的亲信进程和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 。如此 , 外戚和宦官也就走上了权力的舞台 。
清朝虽然仍然是家天下,但血缘关系比之以前淡薄了一些 。清朝的皇帝不是以家族和血缘进行权力的制衡,清朝的皇帝是直接剥夺了大臣的权力 。清朝的皇帝不需要宦官和外戚进行权力的平衡 。

为什么清朝从来没有宦官干政

文章插图
宦官的地位在不断的下降 , 外戚的力量在不断的下降 。
宦官是一群身体有残缺的人,其主要任务是服侍皇帝和皇族 。在封建王朝刚建立的时候,贵族官员对宦官虽有偏见 , 但却没有太多的歧视 。当时的宦官还可以说是政府的正式成员 , 但在时间推移的过程中宦官却成了皇帝的没有任何权力的奴仆 。从官员到奴仆,宦官的地位下降了,宦官的权力也在失去 。
在秦汉时期,外戚是可以担任重要的国家官员的,甚至外戚可以算作是皇族的一部分 。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妇女的地位在降低,外戚的地位也在降低,甚至外戚从皇族的一分子变成了奴才 。随着外戚地位的降低,其力量也在不断的削弱,而且皇帝也在有意识地打压外戚的力量 。
没有任何力量和地位的外戚和宦官是没有干政和专权的能力的 。外戚和宦官完全变成了皇权的附属品 , 再也不能对皇权构成威胁 。
为什么清朝从来没有宦官干政

文章插图
清朝的皇帝吸取了汉朝唐朝和明朝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的教训,对外戚和宦官防范很严 。
汉朝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宦官集团窃取了汉灵帝的皇权,独霸朝纲,使社会秩序陷入了混乱的状态 。以明朝的刘瑾为代表的宦官权势滔天 , 刘瑾甚至被称为立皇帝 。在这些宦官的操控下 , 皇帝成为了傀儡 。吸取了历朝宦官专权教训的清朝皇帝对其控制异常严格,甚至皇帝不用识字的宦官 。明朝的宦官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为恶也重;清朝的宦官文化水平低,为恶也轻 。
宦官不识字也就无从处理国政,不能参与国政处理的宦官是不可能窃取权力的——因为权力的窃取是一个过程 。明朝的秉笔太监可以代替皇帝批红,而清朝则不能 。清朝的皇帝把宦官彻底变成了生活上的奴仆,而把官员变成了政务上的奴仆 。清朝的军纪大臣看似威风,但实际上只能跪奏笔录,毫无实权可言 。
清朝的外戚就算能够参与国家的管理 , 也不可能出现汉朝时期的外戚干政局面 。为什么呢?一是因为皇帝不需要外戚平衡权力,二是因为外戚变成官员之后还是没有权力——清朝的实权都掌握在皇帝手中 。